本报记者 袁 卫 实习生 韩佳楠
简约的农舍前,面对池塘的一汪碧波,随兴摆放着几张桌椅,人们一边品茗,一边看绿头鸭优雅而轻缓地划过水面,各色鱼儿争食游客播撒的鱼食;大片的菜园果林挂满瓜果,人们戴上遮阳帽、背上小竹筐,尽情地采摘……5月23日,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开游仪式一结束,300多位市民在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的组织下,即奔向田野、体验农趣,掀起了新一轮休闲观光农业游的热潮。副省长茅临生和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等到现场为休闲观光农业吆喝。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形势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奏响了提振信心、克难攻坚的乐章,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新兴产业 惊喜连连
近日,嘉善县丁栅镇沉香村的村民们正在忙着给柑桔园疏枝施肥、防病防虫。村委会主任戴纪华说,这500亩柑桔园可是沉香村的“聚宝盆”,每年都可以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就算去冬今春,在全国柑桔滞销、一些地方柑桔平均价格不足每公斤0.5元的情况下,沉香村的柑桔仍然卖出了平均每公斤1.5元以上的价格,甚至不少卖到了每公斤4元以上,还供不应求。“是休闲观光农业让我们解决了销售难题,”戴纪华说,从2004年开始,他们依托大片桔园,开展了柑桔采摘游活动,近年来,每到10月下旬柑桔成熟的时候,都有一批批城市居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最多时一天就有600多人。去年,这500多亩柑桔园除了给村民带来300万元的卖桔收入外,还为村里的餐饮、住宿业引来了滚滚客源,村民们从中获益200多万元。
休闲观光农业还为扩大农民再就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塘头社区管委会副主任翁世福告诉记者,休闲观光农业解决了一批“洗脚上岸”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据了解,目前该社区已有3家休闲渔庄,固定用工50多人,旅游旺季时招工超过100人。依托这几家休闲渔庄,社区里晒烤鱼干、酿酒、经营机动三轮车的也有40余人。
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夏玉云说,休闲观光农业不仅使村民人均收入从上世纪末不足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还改善了村庄环境。“精心培育的山林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资源,而村民们卫生习惯的改变使白沙村成了最美丽的村庄之一。”他说,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村民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处倒垃圾等现象在村里销声匿迹,很多村民还成了义务保洁员。
省旅行社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休闲观光农业对拉动内需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据了解,今年“五一”节期间,杭州80%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农家乐的营业额创下了节假日单日最红火纪录。淳安一项统计显示,“五一”小长假,该县各个村的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共接待游客4.13万人次,住宿率达到90%。富阳市白鹤乡村俱乐部的张建华反映,今年4-5月份,该俱乐部所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营业额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休闲观光农业正在广袤的浙江大地上,展现着无穷的魅力。
应时而起 迅猛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历史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景观及其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的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具规模。目前,不少国家已形成了传统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科技型休闲观光农业、奇异型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
我省休闲观光农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现端倪的,2004年之后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已如火如荼,遍布全省各地,成为我省农业抗击金融风暴的中流砥柱之一。仅用了短短十余年时间,我省休闲观光农业就取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不禁让人惊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的休闲观光农业是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不断转型升级、稳步发展的。
孙景淼说,休闲观光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四位一体”的农业新型业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功能形态、需求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因势利导,依托农业和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野风光和乡土人情,积极开发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多种形态共同发展、各类主体共同建设的良好态势,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举措、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拓展旅游业的新空间。
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的推动密切相关。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会长朱肖祥说,从2005年省农业厅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初步建议,到之后举行的浙台休闲观光农业交流论坛暨推介会、全省休闲观光农业现场会并到上海进行推介,乃至今年省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研究基地落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等单位联合推出12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和8条优秀线路,副省长茅临生又到开游仪式现场吆喝——这些都大力推进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据统计,到2008年,我省已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463个,从业人员6.05万人,总面积达146.95万亩;年接待游客2680余万人次,年总产值达66.31亿元。随着休闲观光农业和传统农业的不断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对传统农业的影响和拉动效应日益明显。据了解,眼下我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区90%以上是以种殖业、畜牧业或水产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为支撑而开发的,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兴旅强农 潜力巨大
这些天,余姚市临山镇副镇长陈轩波非常忙碌,杨梅成熟近在眼前,对杨梅林的管理工作可不能松懈,采摘、销售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坐落在该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纪念馆、烽火台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兴建,临南村刺绕湾自然村西山白杨梅农庄的观光采摘山道、农家屋也正在抓紧建造中,他正思考着怎样做好规划,把这些旅游资源和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以推动该镇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边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一边做好规划、积极向旅游业靠拢,临山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做法体现了省农业厅的发展思路。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我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不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毕竟仍处于起步规范阶段,还存在科学规划不够、档次不高、管理粗放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他认为要克服短腿,避免重蹈“马路饭店”的覆辙,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包括高效生态农业、农业优势产业带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城市旅游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使休闲观光农业朝着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方向稳步发展。他说,休闲观光农业既要体现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又要注重吸引游客参与,既要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它观赏植物,又要重视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既要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又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带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随着“五一”、清明、端午等“小长假”增加,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的休闲观光农业游已成了许许多多市民旅游休闲行的首选。尽管端午节还没到,但是很多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床位已被预定一空。“路途较近、价格低廉、活动内容丰富等等都是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游客的原因所在。”省旅行社协会市场部主任李思恩说。
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汪汪,四月枇杷满街黄,五月杨梅红如火,六月莲蓬水中央,七月红菱人人爱……广袤的浙江田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承担拓展农业功能、传播农耕文化、增加农民收入重任的休闲观光农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