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永祥
在台州市路桥区启明村,曹仁福是公认的葡萄种植能手,也是当地葡萄种植的领航者。他牵头组建的葡萄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畅销市场;在他的带动下,启明村有近五分之一的村民种起了葡萄;他还不断有惊人之举,要从葡萄中掘出更多“金子”。
艰辛创业 致富不忘乡邻
1986年,以补鞋为生的曹仁福在走南闯北中发现葡萄因味道鲜美销路不错,于是萌生了回乡种植葡萄的念头。这一年,他在蓬街镇东海园艺场承包了几亩田,开始试着栽种葡萄,想打造一个“葡萄王国”。
刚开始的几年,由于缺乏技术,没有摸清葡萄的生长习性,他几乎血本无归,曹仁福用“前5年亏损,后5年保本”形容他1986年至1996年这10年间的创业历程。当时和他合股种葡萄的5个人有3人退出合作,生性执拗的曹仁福愣是没有气馁,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走出了一条新型的葡萄种植之路。
为了种好葡萄,曹仁福先后前往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取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在自己的基地里开展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藤稔、提子、奥古斯达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他钻研出了钻木嫁接葡
萄,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等技术和管理方
法。为不让葡萄藤盲目生
长,他用环割技术把葡萄根基上送的营养留在枝条关键部位,生产的葡萄个大味甜,每公斤的批发价曾达到16元。除此之外,平日里善于钻研的曹仁福,通过控制产量、调节温度等精细管理,将葡萄的采摘期提前到了5月底,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初尝甜头的曹仁福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为了使当地村民共同致富,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给村民。村民王统芬家生活困难,2000年在曹仁福的鼓励和帮助下,王绣芬开始种植大棚葡萄,家境逐渐殷实起来。“当初老曹不仅借我5000元启动资金,而且还经常到我的田里来指导,第二年我的收入就有上万元。”王统芬说,在曹仁福的帮助下,他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50余亩,每年的收入超过30万元。
几年来,曹仁福走村串户向本村及邻村450多户村民传授葡萄嫁接育苗、移栽、大棚搭架及大棚生产管理技术。
合作共赢 “浙藤”葡萄千里飘香
2003年,曹仁福的葡萄种植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年4月份,他带头成立了台州市路桥超藤果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面积达到3500亩。
在闯市场的实践中,曹仁福认识到,要想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不但要勇于创新,而且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基地建设和精品生产,使“浙藤”葡萄成为葡萄中的精品。
2004年,在他的倡导下,合作社建起了培
训教室、电教室、图书室和200亩的科
技实践基地,还邀请8名
农技专家与“土专家”一起组成巡讲团,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4-8期,累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全面提高他们的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增强了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
在葡萄管理上,曹仁福要求社员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保证葡萄品质。2004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浙藤”商标,之后更是捷报频传,浙藤牌葡萄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精品水果金奖”等多种荣誉。同时浙藤牌葡萄在2006年和2008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一边搞生产,一边拓市场。曹仁福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开拓了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市场,设立专卖店和直销窗口,并在合作社内组织了两支贩运队,把葡萄源源不断运到省内外市场销售。
如今,合作社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500亩,社员450多人,带动农户1000多户。2008年合作社创造产值1亿多元,利润7875万元,社员人均分红17万元。合作社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椒江、温岭、黄岩等地葡萄产业的发展。
进军上海 打造葡萄旅游区
2006年,曹仁福远赴上海建基地。当年,他成立了上海欣园果业合作社有限公司,并投资2000多万元在上海崇明县港西镇建起了1000亩葡萄种植基地,主要栽培藤稔、红提、青提及新引进的醉金香、黑王、日本青提等15个新品种。基地通过采用大棚控温设施栽培技术,减少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使葡萄采摘期比传统葡萄提前了2个月,从而提高了葡萄品质,赢得了市场。据曹仁福介绍,今年该基地葡萄产量预计可达800吨左右,按
照近几年的行情,亩收入可超万元。不仅如此,针对上
海市民农业观光旅游的需求,曹仁福还作出了惊人之举:在上海兴建200亩生态休闲葡萄园,做足葡萄旅游文章。据介绍,生态休闲葡萄园将以葡萄为主题,营造葡萄走廊、葡萄采摘品尝园、葡萄音乐茶坊、水上葡萄垂钓园、葡萄人家土菜馆等五大景观,并计划在旁兴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水果产地交易市场和一个农产品展示窗口,努力打造一个集效益农业、旅游观光、产地市场为一体的千亩生态休闲葡萄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崇明县及周边地区的农业旅游精品景区。
如今,搭上了高效生态农业快车的曹仁福,正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打造“葡萄王国”的梦想。
下图为曹仁福(左一)向当地领导介绍葡萄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