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农业吉尼斯

地方性农业吉尼斯擂台赛好戏连台

象山、龙泉、嵊州等地相继举行笋王和长毛兔产毛量擂台赛

  •   本报讯 近期,我省地方性农业吉尼斯赛事层出不穷。象山、龙泉、丽水、嵊州等地相继举行笋王、长毛兔产毛擂台赛,这是今年浙江农业吉尼斯创建形式的一大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地方节庆活动和特色产业。
      4月8日,象山西周镇第二届竹·笋王吉尼斯比赛在该县唯一一个山区镇——西周镇的山后胡村举行。那天的山后胡村俨然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来自象山县各地的人们带着自己的大毛笋,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村庄。有扛着的、有挑着的、还有用汽车运过来,好不热闹。除了参赛的竹农,还有很多从县城赶来看热闹的城里人。据西周镇宣传干事倪永侃介绍,他们自去年开始举办竹·笋王吉尼斯比赛,主要是为开发山区生态休闲旅游作准备,以进一步开发山区经济资源,因效果不错,今年又举办这项比赛,而且在比赛期间还增加了挖笋比赛、爬毛竹比赛、以笋为原料的农家菜烹饪比赛等与休闲旅游相关的一些赛事,群众参与热情之高出乎他们的预料,所以以后不仅会每年举办赛事,还会不断充实比赛内容,并期望承办浙江农业吉尼斯“笋王”擂台赛,以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仅隔两天,又一场笋王比赛——丽水市毛竹(笋)王吉尼斯挑战赛在龙泉市上洋镇小黄南村举行。这是龙泉市第一次冠以吉尼斯之名的“笋王”比赛,旨在依托这一平台让“笋王”走出龙泉、走出丽水、走向全省。来自丽水市9个县(市、区)500多户竹农的600多支竹笋参加了挑战赛,观赛群众1400多人。经对重量、围径、笋高、美观等综合因素的测评、打分,上洋镇丁源村张永平家的竹笋以20.04公斤重荣获“大笋王”称号,“毛竹王”和“毛竹林王”则由林业部门提前到现场进行面积测定和每竹测量,并提供图片和文字说明,最终,“毛竹林王”由上洋镇上源村的王良松获得,他的毛竹林平均胸径14厘米;“毛竹王”由八都镇小窖村的邱振宝获得,其毛竹最大胸径为18.8厘米。
      据了解,龙泉市两年一届的“笋王”比赛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竹农的参与积极性一年高过一年。比赛规模也从最初的300竹农参赛,扩大到2007年的500户,“笋王”纪录也是一次次地被刷新。2003年荣登“笋王”宝座是重14.5公斤、围径77.1厘米、高91厘米的毛竹笋,到今年“笋王”纪录已上涨到重量20.04公斤、围径78.2厘米、高112厘米。
      上月另一场精彩大戏,就是4月25日在嵊州市举行的“白中王”杯嵊州吉尼斯长毛兔产毛擂台赛。来自嵊州周边县(市、区)的12位兔农共72只长毛兔参加擂台赛,经剪毛、称重、水分测定等程序,浦口街道五联村的竹松金户同时获得群体和母兔第一名,母兔(耳标086号)本次剪毛量1033克,折合年产毛量5165克;群体(2公4母)本次剪毛量5400克,平均产毛量900克。公兔被崇仁镇湖村桥村的徐旭东户(耳标101号)获得,本次剪毛量1004克,折合年产毛量5020克。
      据了解,嵊州市举办长毛兔产毛擂台赛至今已近二十届,通过一届届赛兔会和良种测定等评选活动,当地种兔群选群育水平和种兔生产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白中王”长毛兔也由此获得了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颁发的“创世杯”金奖,并被评为浙江农业名牌产品。此次擂台赛还吸引了河南、山东的兔农前来观赛,他们除了学习、取经,还打算引种。
    浙江大笋王:单株重20.04公斤。本次单只母兔产毛量纪录为1033克,折合年产毛量5165克,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5倍,相当于可织20件兔毛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