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他乡借竹”活全盘

龙游庙下乡竹农跨县承包竹山3.4万亩,每年可为家乡提供毛竹原料2000余万公斤

  龙游县庙下乡的储成松这几天准备去建德市梅城镇,与当地农户签订2200亩竹山承包合同,以满足自办竹木制品厂日需1万多公斤原竹的需求。这之前,他经乡里引导和帮助,在建德市三都镇承包下4100亩竹山,建起了毛竹基地。他说:“再不用为原材料发愁了,等基地的春笋成竹后,便可大批量砍伐。”
  庙下乡有毛竹林7万余亩,近年来全乡涌现出毛竹加工户1500余户,其中日加工毛竹1万公斤以上的企业就达200多户。资源随产业规模的扩大而捉襟见肘,加上去年冰雪灾害毁坏竹林,以致今年全乡的毛竹可采伐量只能满足约四分之一的加工量,严重制约了当地竹产业的发展。而周边省市有些地区由于竹产业发展较晚,大量竹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此,庙下乡决定实施“他乡借竹”战略,为竹农收集信息,提供服务,鼓励他们到江西、福建和本省建德等地承包竹山,将毛竹运回本乡加工。
  企业原材料缺乏,对竹农而言就是商机。庙下乡的竹农开始纷纷走出家门,外出承包经营竹山。该乡村民周永德在建德寿昌等地考察时发现,当地林农管理山林较为粗放,毛竹长势疏密不均,高矮不匀,但培育丰产竹山条件却得天独厚,便在那里承包下3720亩竹山。劈山整地、筛选种苗、合理施肥……他把传统毛竹种植经验和现代科学育竹技术相结合,培育出了丰产高效的笋竹两用竹林,并帮助当地竹农加大对竹山的投入和改造,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销售不用愁,我只管安心育好竹。”看着一车车毛竹源源不断地往老家运,周永德乐了。
  “凭借产业链优势迅速抢占原料市场,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庙下乡党委书记吴安春说,目前全乡已有25家竹企业、13户竹农跨出龙游,在外县承包竹山3.4万亩,每年可为家乡竹加工企业提供毛竹原料2000余万公斤。
(黄马强 陶建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