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浙江新农村

许松国:用心打理“渔家乐”

  •   通讯员
    朱斌斌
      从一个偏僻的贫困村变成省级海洋生态休闲渔业基地、省级农家乐特色村,村民收入从1999年的2300元到目前的1万多元,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的迅速崛起为外界艳羡不已。
      是什么将田岙村带入发展高速路?日前,笔者在田岙村采访时,村民们说,这全靠了他们的村主任。
    创业,突破发展瓶颈
      在嵊泗,提起田岙“渔家乐”,当地人自然会想到田岙村村委会主任许松国,正是这位下过海、当过兵的渔家汉子,开创了嵊泗“渔家乐”先河。1996年,在嘉兴做生意的许松国当上了田岙村村委会主任。“当时接手的田岙村,是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的‘白板村’。乡政府给我开出的年薪是1.5万元,而村里只有1万元的现金,给我发工资都不够。”许松国笑着说。
      穷则思变。为了带领村民们致富,许松国开过啤酒经销部,办过冷冻厂,甚至做过猪肉生意。
      1999年,时值嵊泗旅游业起步阶段,来五龙乡的游客开始增多,许松国遂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
    特色,打响旅游品牌
    “当时,村里的几户渔民,利用休渔时节闲置的渔船、渔具、房屋邀请游客住到家里,白天乘船观光钓捕,夜晚品尝海鲜,受到了游客的欢迎。”许松国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当年7月,经过多方协商、筹措,许松国成立了嵊泗第一家“渔家乐”公司,他把全村闲散的小机溜船集中起来,采取公司加渔户的模式,并提出“亲近海洋,当一天渔民”的宣传口号,以新颖独特的驾船出海、拉网垂钓、岸礁探险、捡螺拾贝等活动吸引游客。
      为了激发渔民的创业热情,许松国率先把自家院子翻修成渔家旅馆、渔家餐馆,还专门跑到旅行社、宾馆、饭店寻找客源。田岙“渔家乐”一炮打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接待游客8000人次,每条船只收入2000余元,使渔民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到2002年底,全村“渔家乐”经营船只由最初的10艘发展到45艘,30多户渔家参与“渔家乐”经营。2004年,田岙村被评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打响了“渔家乐”旅游品牌。
      随着“渔家乐”特色旅游走红,旅游对田岙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渔家闲置的房屋得到利用,渔民的干鲜海货有了直销渠道,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岗位。到2003年,田岙村“渔家乐”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近20万元。
      创新,决胜同质竞争
      看到田岙村红红火火的“渔家乐”,菜园镇一些渔村也纷纷仿效,办起了“渔家乐”,目前,全县已有“渔家乐”旅游公司7家。
      由于内容、形式雷同,为争取客源,几家公司竞相压价,“渔家乐”从最初的60元/人次,降至35元/人次,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许松国开始意识到低层次的“渔家乐”无竞争力可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才是发展田岙‘渔家乐’的正道。”从2005年起,许松国抓住五龙乡“建设海洋生态乡”的契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从挖掘海洋文化入手,不断拓展海洋休闲旅游的内涵。几年下来,极富海洋特色的渔民画上了墙;渔姑渔嫂统一着装,当起了“渔家乐”导游;新增岛礁探险基地;引进潜水养殖,丰富采捕内容……使田岙“渔家乐”再一次拴住了游客的心。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目标、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后,许松国又提出将田岙村打造成特色渔村的设想,充分利用大悲山景区的吸引力,让“渔家乐”发挥配套景区功能。田岙村出资50余万元改造了7间渔用仓库,开设渔家餐饮一条街。从赏海景、吃海鲜、游海水、干渔活,到住渔家、品渔情等,田岙村将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渔家乐”体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