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新农村

武义烹饪乡村旅游“特色菜”

  “栀花兼野蕨,山笋土鸡汤,新火清泉煮,城中哪得尝。”武义籍著名篆刻家叶一苇先生的诗作《游宝泉岩杂诗·山中餐》,形象地描写了武义农家乐的独特风味。如今,每年到武义乡村旅游的游客达50余万人。
  武义农家乐休闲旅游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是郭洞等景区的村民自发为游客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近年来,武义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温泉等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乘势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有农家乐124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营业收入3500多万元。
政策扶持 优化环境
  武义把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县农家乐联席会议制度,积极组织实施和制定农家乐相关政策措施,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扶持农家乐规范有序发展。采用星级评定管理制度,由农家乐经营户提出申请,农家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政策标准,确定农家乐经营主体,进行星级管理。对获得星级的农家乐经营户和特色点,依据星级高低分别给予1000元到5000元的奖励。县财政每年拿出3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家乐服务条件、扶持农家乐协会、加强农家乐特色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家乐进行包装、统一宣传等。规模较大的农家乐经营户可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待遇。农村信用社还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解决农家乐发展资金问题。
因地制宜 挖掘特色
  该县抱弄口村农家乐深入挖掘婺州古窑文化,通过古窑瓷片展示、古窑生产过程解析,凸显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清水湾沿线滴水潭、天然居等农家乐通过展示耕作农具、古家具、农村剪纸等,给人回归田园的感觉;柳城畲族镇小黄山畲族风情村着力挖掘畲族文化,开发原始的畲族古村落,通过畲族婚嫁表演、对歌、畲族生产生活用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领略畲族民俗风情;七彩武亿农家乐开发的斗牛项目,则凸显了婺州古老的斗牛民俗风情。
  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与北部温泉养生——郭洞古生态、中部丹霞地貌——俞源古建筑、南部畲乡风情——牛头山森林公园相呼应的农家乐特色群。夏有牛头山之清凉、冬有清水湾之温泉,一年四季,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地处温泉度假区附近的“天然居”农家乐业主沈永武说:“温泉游生态游热起来后,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泡温泉、吃农家饭已经成了游客的快乐选择。
品质提升 农民受益
  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农家乐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也掀起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新一轮高潮。抱弄口村位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郭洞和清水湾温泉度假区之间。2004年,抱弄口村村民吕国平等3户村民在县里引导下,率先办起了“农家乐”。随着武义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像抱弄口村这样紧邻旅游景区的农家乐开始门庭若市,让吕国平这批开拓者喜出望外。但同时,缺少品牌、公共设施不完善、组织松散等问题也开始显现。为此,抱弄口村请来市规划局帮忙,完成了《抱弄口村农家乐发展规划》,并成立了农家乐合作社。去年以来,村里实施了环境提升、功能提升、服务提升和文化提升等四大工程,大力开发农家生活体验区,深入挖掘婺州古窑文化,使该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有了较大提升。游客来得多了,也留得住了,每逢节假日,全村200多张床位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村民李苏香办的“青山居”,几年来已多次翻建、扩建,目前年收入20万元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