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梅
金融危机使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也难以幸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食用菌出口受阻,价格低迷。以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闻名的浙江龙泉市,并未因此而坐以待毙。前不久,在行情企稳之时,他们以承办第八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举办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产业危机。此举引起了省领导的关注,也引来了国内外150多位业界人士。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专程赶到山城龙泉,与业界代表一起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内销有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使食用菌出口受阻。据海关统计,仅鲜香菇一项,去年我国出口量10675.2吨,较 2007年的 20687吨约下降50%。作为小白蘑菇罐头的加工原料,新鲜双孢菇往年每公斤收购价在2.5元至4元,而2008年价格普遍跳水,一度跌至1元以下。据专家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我省是全国食用菌出口主要省份,鲜香菇出口量占全国1/3左右,在出口不畅的情况下,该如何稳定生产,保护产业基础。
位于龙泉的天和食品公司,是我省食用菌出口的重要企业,外销走不通就抓内销。“通过开拓国内市场,企业内销业务比重由原来不到30%提高到50%。”公司负责人吴子敬说。
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曾长华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已有不少食用菌出口企业转移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同时,正在积极开拓东欧、中东、东盟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他建议食用菌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时,有必要调整产品结构,多生产适合家庭消费的小包装产品,尽可能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延缓出货时间,渡过当前困境。
结构要优化
去年我省食用菌总产量达9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但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香菇、木耳等木腐菌比例偏高,2008年香菇、木耳的产量占到了我省食用菌产量的50%左右。”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陈青告诉记者,我省应坚定走稳定木腐菌、发展草腐菌、开发特色菌类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草腐菌的代表——金针菇,成为发展最快、效益最稳定的主导品种。2008年,全省金针菇产量突破20万吨,较上年增10%以上,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5.1%上升到20%左右。同时,珍稀食用菌的开发与推广,也使广大菇农尝到甜头。去年,江山市江河金福菇菌种场,利用白菇废料生产金福菇,每袋获利2.5元,高出平均利润0.3元。今年,他们计划把生产规模扩大到200万袋以上,比上年增加3倍多。
在龙泉,食用菌产业已从单一的代料香菇栽培转为“多菌并举”的格局,段木灵芝、黑木耳菌种、工厂化金针菇、白灵菇、秀珍菇等快速发展。龙泉市农业局局长叶伟玲告诉记者,该市在稳定食用菌总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食用菌产值,去年全市食用菌产值达3.7亿元,占该市农业总产值的1/3。
据业内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茶新菇等品种市场前景较好,而蘑菇等常规品种的行情将趋于稳定。
集约化增效益
日前,记者在位于龙泉的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看到,一只只小瓶子在机器的运作下有序地上下移动,进行着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如果单靠人工,光栽培一项,一天两万瓶金针菇,需要上百个工人才能完成。有了包括拌料在内的机械化流水生产线,只需5个工人,六七个小时就能做完。”该公司总经理叶圣益说,机械化流水线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金针菇的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无木化、周年化生产,金针菇生产周期缩短为55-60天;同时,每亩金针菇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80万-100万元,是常规生产的25-30倍。
据专家介绍,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既能解决小规模生产质量不稳定的弊端,又能降低生产强度,实现产品的稳定供应。
近年来,江山白菇工厂化生产蓬勃发展。今年,该市峡口镇桐村村村民祝有军投资300多万元,新建菇房3800平方米,引进成套的白菇工厂化生产设备,对白菇生产中的温、光、湿、气、风等实现系统控制。目前,他的100万袋白菇已投产。据了解,他还将再建菇房4000平方米,计划3年内实现年产白菇300万袋、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目标。按照当前发展势头,江山工厂化种菇到今年底可超过30家,栽培量可达6000多万袋。
据悉,我省将继续扶持和推进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引导食用菌生产企业扩大集约化生产规模,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循环生产是方向
食用菌循环生产,是近年来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主产区在食用菌循环生产上探索出不少好模式,有菇稻轮作、奶牛—蘑菇—牧草模式、蘑菇-芦笋、桑蚕黑木耳模式以及培养料多级利用模式等。
“食用菌具有发展循环生产的先天优势,通过循环生产能变废为宝,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告诉记者。
龙泉市安仁镇昌门村青年农民龚承标说,他采用黑木耳—单季稻轮作,单季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生产一季黑木耳,年收入4万元以上。龙泉市农业局副局长潘世龙介绍,每亩农田可排放木耳菌棒8000袋,按目前市场价,收入可达2万元。同时,黑木耳生产中分解的有机物能给农田带来养分,废弃菌棒还能作燃料用于菌种生产。如今,黑木耳—水稻轮作,已成为龙泉农业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粮食超千斤、收入上万元”的效益。
食用菌产业占现阶段我国农业总产值的1.6%,占我省的5%左右。主要集中在河南、福建、山东、河北、浙江等省,全国食用菌基地县达到500多个。200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1600多万吨、总产值800多亿元。
香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是我省食用菌的主要优势品种,鲜香菇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3。2008年,我省食用菌总产量达9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省现有六大相对集中的食用菌商品地。香菇主产地:龙泉、庆元、云和、缙云、松阳、磐安;蘑菇主产地:苍南、富阳、嘉善、平湖;金针菇主产地:常山、江山、长兴、黄岩;黑木耳主产地:云和、景宁、庆元、开化;猴头菇主产地:常山、江山;灵芝主产地: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