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绍兴特刊

诸暨

强农兴农谱华章

  通讯员 杨理江 戚永欢
粮食先进稳基础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8年,诸暨市粮食播种面积79.58万亩,粮食总产量36.47万吨,一举夺得2008年全省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和总产的“双料冠军”,获得了“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至此,诸暨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实现增长,相继获得2005、2007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2006、2008年“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荣誉称号,是全省惟一连续4年获省级以上粮食生产先进荣誉的县(市)。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本所在。诸暨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位置,着力构建“政府抓粮食、科技攻单产、服务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责任落实上,诸暨市与镇(乡、街道)层层签订了粮食生产工作责任书,严格执行粮食生产镇(乡)长、办事处主任负责制和粮食生产一票否决制;在政策扶持上,诸暨市大幅加大种粮补贴,2008年市镇两级共配套投入粮食生产补贴资金2475万元,比上年增加81.21%,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服务和示范上,诸暨市通过培育壮大种粮大户等途径,大力发展了粮食、植保、农机类专业合作社128家,推进了粮食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该市结合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活动,使得全市2008年早稻平均亩产量达到443公斤,晚稻平均亩产达535公斤,双双创下该市水稻单产的历史最高水平。
特色产业促发展
  诸暨拥有许多“国字号”头衔:中国珍珠之都、中国香榧之都、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中国特产之乡……勤劳智慧的诸暨人把他们丰富的特产做成了一个个优势产业,珍珠、茶叶和畜牧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说起珍珠,人们自然会想到诸暨。的确,这个年产珍珠1000吨(占全国产量8成)、珍珠首饰3000多万件、工艺品800多万件、珍珠粉65吨、珍珠自营出口额2.05亿元的地方,不得不让人留下深刻记忆。诸暨的珍珠养殖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其中山下湖集团是全国唯一珍珠行业上市企业。投资12亿元的国际珠宝城一期市场也已正式开业,全国70%以上的原珠在此交易流通。
  诸暨是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历来是我省主要产茶县(市)之一。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基地建设为抓手,茶叶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优质良种茶园,积极开展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努力提升茶叶品质和名茶知名度,全市茶叶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茶园面积12万亩,其中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7万多亩,有机茶面积1500亩,并涌现出了“绿剑”、“西子丽人”、“云剑”、“笔峰春”等名优茶品牌,其中“绿剑茶”是中国驰名商标和首届浙江省十大名茶。
  另一个值得骄傲的是诸暨的畜牧业。作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我省最大的供港猪生产基地和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之一的诸暨市,近年来将现代化饲养技术和设备运用于畜牧业,使畜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大步发展。据统计,2008年诸暨市共出栏生猪40.5万头,其中22.8万头运往香港、上海、杭州等地;共出栏家禽628.03万只,销往全省各地。目前,诸暨畜牧业已拥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现代畜牧小区4个、省一级种猪场1个和国家级种禽场1个。
助农增收育龙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279家、农民专业协会23家、年产值超百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295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9只中国驰名商标、4只中国名牌……这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字,却鲜活地展示了诸暨农业产业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诸暨市运用多种扶持手段,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催生了一批名牌产品和绿色、无公害的生产基地。“绿剑茶”、“冠军香榧”、“山下湖珍珠”等品牌深入人心,直接体现了优质优价原则;万亩珍珠养殖基地、万亩绿色蔬菜基地等基地建设方兴未艾。目前,全市已有认定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79只,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9个,总面积达25万亩;除了9只中国驰名商标和4只中国名牌,诸暨还拥有29只浙江名牌和著名商标。
  农业产业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08年,诸暨市农业总产值达45.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12元,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