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卫梁 通讯员 周继长
暖春蜜雨万物润,山区遂昌春意浓。站在九龙山顶,放眼望龙谷,绿油油的茶园尽收眼底。采茶姑娘背着篓筐,手指飞舞茶树间,笑声回荡春茶园。
茶叶一直是遂昌县的传统经济作物。据县志记载,隋唐时遂昌已是全国55个产茶县之一。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遂昌茶坊是全国40个大茶坊之一。据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路过遂昌境内的白马山麓三井村,品尝了当地的茶叶后,连连称赞“好茶、好茶”,从此,当地茶叶成为了贡茶。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在遂昌留下了著名的《牡丹亭》,描述此地清茶:“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遂昌县高山深谷,林山葱郁,常年云雾横生,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省茶树的一类适生区。近年来,该县将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确立“龙谷丽人”为当地茶叶主导品牌,以“优化品牌、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茶厂”为抓手,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0.2万亩,投产茶园8.1万亩,年产茶叶5690吨,茶业年产值为2.3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522吨,产值2.24亿元。2008年,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2.9%。
护生态环境 育历史名茶
遂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是钱塘江和瓯江的源头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3%,千米以上高峰700余座,境内林壑幽美,涧谷纵横,四季常绿,气候宜人,被誉为华东地区的一座天然“大氧吧”。如此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成为当地名茶——“龙谷丽人”一张亮闪闪的金名片。
近年来,遂昌县充分利用茶叶产地生态优势,把茶叶之源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优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从而与“龙谷丽人”的潇洒出尘、自然天趣的品格相称、相谐。遂昌有关部门从治理污染源着手,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同时,不断扩大封山育林的范围和面积,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改善大气环境。这两项举措为茶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一个“自然氧吧”,保证了茶叶生长的自然品质。“生态、文化资源是遂昌最大的优势,要把原生态的环境、原生态的文化、原生态的产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如是说。目前,遂昌县已经出台《原生态农产品产业培育行动计划》,计划到2011年在全县建立23个原生态农产品基地,原生态茶叶也是8个主要培育品种之一,力争通过数年努力,将遂昌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原生态茶叶供应基地。
为了让当地茶农更好的了解生态茶叶的种植技术,该县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按照原生态茶叶的操作规程,从基地建设、茶原的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害控制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培训,使茶农人人都能掌握各项技术。
针对当地茶农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当地还重拳出击,对所有生产的茶叶实行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实名登记制,实行产品可追溯制度。原生态茶叶管理委员会发现有施化肥和农药者,有权把其清除出会,并强制消除原生态茶区的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有效监管,目前,该县“龙谷丽人”茶已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志认证。
借科技创新 助产业升级
遂昌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大规模发展茶园,当时推广的主栽品种是鸠坑群体种,但由于茶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较差。日历翻到2001年,该县实施了茶树良种化和茶叶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借科技创新,助产业升级。
首先从茶树良种化着手,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规模化引进茶树新品种,调动茶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调整茶树品种结构,先后引进浙农系列、迎霜、龙井43、安吉白茶等10多个无性系良种,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迎霜、银猴为主,乌牛早、龙井43有机搭配的浙南茶树良种繁育中心,累计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3060亩,出圃茶苗4.5亿多株,占全省茶苗繁育量的1/5左右,产值3000多万元。全县无性系茶树良种率达到69.8%,名列全省前茅,三次被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称号。
其次是抓好茶叶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遂昌县政府先后下发了《遂昌县创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实施意见》、《遂昌县茶叶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文件,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检测和质量监控都进行了约束管理。为了提高茶农开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当地还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茶园给予每亩10元的奖励。还多次邀请省、市有关植保专家为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举办《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培训班》,累计已有6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目前,全县已建成无公害茶园基地9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00亩,绿色食品基地2100亩,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1.3万亩。
再次是抓好茶厂改造工程。2001年起,该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建设无公害茶厂为重点的茶厂优化改造工作,对符合标准,通过农业部门验收的县级无公害茶厂每家奖励4000元。2004年,又启动了茶厂标准化改建和“龙谷丽人”茶叶的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对达到县级示范的茶厂每家奖励4万元,对省级示范茶厂再奖励4万元。目前,全县已建成无公害茶厂43家,标准化示范茶厂10家,其中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厂3家。全县已有15家茶厂通过QS认证。
为确保“龙谷丽人”名茶质量,遂昌县还成立了龙谷名茶开发中心,实行会员制,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对会员单位实行从“茶园到茶厂”的全程质量控制,并会同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检查。
挖文化内涵 树金字招牌
为了丰富“龙谷丽人”的品牌内涵,遂昌县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融入到品牌建设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组建“龙谷丽人”茶艺表演队,挖掘遂昌茶灯戏,编排茶文化表演节目,还创编了“龙谷丽人—昆曲”茶艺,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茶文化;当地还制作电视纪录片《中国茶文化-龙谷丽人》、《茶旅天下·遂昌》专集,在各种媒体开展品牌宣传;2007年,“龙谷丽人—昆曲”茶艺还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推荐到北京参加茶文化表演,2008年又参加了“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扩大了“龙谷丽人”的品牌影响力。当地还通过参加各类茶叶展示展销活动,提高“龙谷丽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1年,“龙谷丽人”品牌整合后,首次亮相于第四届(西湖)国际茶博会就以优秀的品质和清新秀丽的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2002年始,当地政府又先后在杭州、丽水成功举办了“龙谷丽人春茶会”、“龙谷丽人品茗会”等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短时间内,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第三、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2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绿茶类金奖、2003-2006浙江省农博会金奖、2006(北京)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等十多个国内外名茶评比金奖。“龙谷丽人”还是丽水市首只通过“有机茶”和“绿色食品”双认证名茶。“龙谷丽人”商标还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专家点评: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程启坤、省农业厅经作局副局长毛祖法、浙江大学茶学系主任梁月荣教授等9位专家对遂昌“龙谷丽人”评审后,形成的统一结论为:该茶外形全芽匀整,紧结浑直隐毫,色泽翠绿光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全芽、嫩绿明亮。
融入昆曲艺术的茶艺表演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本报职业道德监督举报电话:86757187广告部电话:(0571)86757195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零售价:每份1.60元印刷: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