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有这么一个市场,卖的都是一个县最好的农产品,一个县最好的农产品都能在这里买到。“市场的名称,已经成了这个县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这个坐落在仙居县城关镇的农产品市场,大名“保时绿”,寓意保证绿色、时鲜、安全。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沈西红告诉记者,这种由政府出面、企业出资、整合全县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专卖市场,迄今仍是全省唯一的。市场自2007年12月营运以来,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2000平方米的市场不仅日均营业额达15万元以上,还把生意做到了邻近县(市、区)和杭州等地。
记者在“保时绿”看到,一只竹篮子,上面放着土猪肉、黄牛肉、四季豆,中间一层是西芹和茄子,底下是小南瓜和雪莲果,篮子上盖着保鲜膜——这是“保时绿”推出的绿色农产品组合,每篮卖150元,够三口之家吃1个星期左右。仙居市民毛芳萍买了一篮:“价格比外面贵点,但是质量放心啊,听说是县农业局的人在管理,还有现场检测的地方,质量肯定没有问题的。”许多居民反映,宁可多花点钱、多跑点路,也要到这个市场买个安全、买个放心。据了解,“保时绿”不但在仙居本地有了一大批相对固定的客源,就连椒江、路桥的顾客也会在周末专门驱车前来购买。
2007年冬,一直在义乌从事小商品经营的赵伟家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仙居保时绿农产品市场。由于整合了仙居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开业一年多来,市场累计销售绿色农产品3600吨,销售额达到6015万元。在经济欠发达的仙居,体现优质优价的“保时绿”能把生意做得如此红火,这让赵伟家信心倍增。目前,“保时绿”开始向仙居当地的30家企事业单位配送农产品,并准备把市场建到杭州、上海等地。赵伟家说:“通过市场,要让消费者知道仙居有那么多、那么好的绿色农产品,也要让仙居绿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周建良是保时绿农产品市场的总经理,除市场日常经营管理外,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严管产品质量。他说,“保时绿”是一个专卖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要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既让消费者买得安心、放心、称心,又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看到绿色农业的市场魅力,从而带动仙居绿色农业的发展。为此,“保时绿”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原产地编码制度、市场承诺制度、定期检测制度及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市场”的全程监控。对检测认证的农产品,该市场则免费为其提供摊位。
一个专卖市场,打响了一个县农产品的品牌。绿色稻米由每公斤1.8元卖到3元,土鸡蛋由每只0.5元卖到1.5元,紫番薯由每公斤1元卖到3元……优质优价的原则在“保时绿”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民应联名乐呵呵地表示,他种植的绿色蔬菜自从进了“保时绿”后,每年每亩收入增加了700多元。
由于“保时绿”采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直接进场销售和市场与基地签订订单、统一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仅直接让农户从中获益,还有力推动了仙居绿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目前,市场已与17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生产合约关系。一年多来,该县新增各类农产品绿色基地5万多亩,产值达2.68亿元,带动4万多村民户均增收1500元。下一步,仙居将加快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同时推进“保时绿”二期建设,今年计划带动6万户村民增收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