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温州的“马大嫂”们以后买菜更放心了,因为,从瑞安市梅屿乡蔬菜基地出产的蔬菜,要随带“身份证”才有资格进入市场销售,即在销售前,基地要进行质量自检,并向经销商出具产地证明和质量证明。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厅获悉,我省已从3月下旬起组织开展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其中要进行试点,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
据悉,将通过整治,杜绝在蔬菜、杨梅、柑桔、茶叶、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高毒农药、有毒有害原辅料和非法添加剂的行为,使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农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整治行动涉及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基地和蔬菜、水果、茶叶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县,以及珠茶重点生产县,香菇生产区,蘑菇生产区等。
根据整治行动的要求,省农业厅正在制定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工作要求,并在蔬菜、食用菌、柑桔、茶叶、杨梅主产区的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试点。其中,省级建立管理示范点60个,每个县(市、区)在每个主导产品上都要有规范化试点。试点单位要在产品上市销售前开展质量自检,出具产地证明和质量证明。
全省将建立蔬菜、食用菌、柑桔、茶叶、杨梅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数据库,督导生产主体按要求建立生产记录,规范生产管理,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生产实际,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统一建立生产记录、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产地准出。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大力推行蔬菜瓜果高效、生态、清洁、安全生产模式,推进蔬菜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20个重大病虫系统监测点。推广蔬菜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1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共推广300万亩以上。
各级农业部门将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依法予以处理,并将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