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眼下正是春耕农忙季节,农田排水灌溉都等着农电设施大显身手。但是,一些不法之徒却在夜幕下一次次地将“黑手”伸向农用变压器、农用电线和抽水机泵等农电设备,严重影响了春耕生产,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省农业厅调查,全省目前因电力设施损毁而种不了水稻的粮田面积达67.9万亩,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3.54%。
【现场直击】
今年我们的水田又没法种了
“这台变压器已经是第五次被偷了。”站在田头,看着被开膛破肚的变电箱和空空如也的变压器架子,以及一截截被剪断的电线,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新龙村农民陈庆地一脸无奈,“现在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地里的大白菜种子已经播下去了,天天要浇水,水稻种植时间也很快就到了。我们这里,没有电就等于没有水,那可怎么办啊!”
陈庆地告诉记者,这台位于蓬街镇八塘坦地的排灌专用变压器,最早安装于1998年,担负着新丰村和新龙村500多亩田地耕作的供电任务。可从这台变压器安装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处于不法分子的威胁之中,一直没有好好“服役”过。新的变压器总共买了5台,安装地点先后换了3处,防盗办法想了一大堆,可都没能保住。现在,陈庆地等种植户们只能每天拖着数百米长的电线,从马路对面的工厂“借电”,抽水灌溉。“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新丰村村民尚贤初说,“临时电线偷起来更方便,人稍微走开一会,就会连抽水机泵被一起偷走,今年我已经损失了2000多元。”
在蓬街镇农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罗华池手里,有一份蓬街镇沿海坦地变压器分布图,上面标注着1998年该镇土地整理后安装的22台变压器的名称和地点。“到现在为止,谁都不记得这些变压器被偷了几十回了,”罗华池说,每次被偷后,镇里根据农民意愿,都会花2万元左右再安装一台,可是变压器不断被偷,财政捉襟见肘的镇政府已有心无力。现在,这22台变压器已有5台在供电所销户,有的则空有户头,近2500亩农田的耕种受到影响。
【深度观察】
农电设施缘何屡屡被盗
记者从各地农业部门了解到,我省各地因农电设施被盗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案例近年来时有所闻,农业、电力、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行动也不少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农电设施成了众多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且能频频得手呢?
罗华池认为,农电设施管理权责不明,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变压器是镇里出钱买的,由电力部门安装供电,交农户使用,说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可一旦发生线路被盗案后,谁都不承担责任。
如何做到权责明确呢?蓬街镇供电所所长黄利耕表示,最理想的,莫过于将所有农用专业变压器纳入公用变压器管理体系,设备的安装、维护、监管等责任主体都由电力部门承担。这涉及到现行体制机制的改革。省电力部门明文规定,工业用电、照明用电由电力部门建设和管理;农村的农排线路由集体或农户自行出资建设,电力部门负责供电,集体或农户自行监管。黄利耕说,现在他们正在向路桥区电力局打报告要求改革,至于能否批下来,他心里也没有底。
要从根本上管护好农用电力设施,关键是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要明晰农田基础设施产权,确定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人员。同时,要发动群众,畅通举报渠道,加大对偷盗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农田设施得到有效管护。在前些时举行的全省春耕生产动员会上,副省长茅临生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求。
相关链接:
这些“土办法”值得借鉴
近年来,为保护农电设施,我省一些乡村创造了不少实用的防盗小窍门。
电灯报警。东阳市巍山镇桓松村何七昌在农用变压器的出线处接了两根电线,拉到一农户家,接上一个开关和一盏电灯,如果灯突然熄灭,就说明有盗贼正向电线下“黑手”。何七昌曾用此办法抓获了一名盗贼,后经警方追查,端掉了一个专门盗窃电力设施的团伙。
接触器报警。东阳市南马镇上宅村村民张建文把两条电线与一个10安培的接触器连接,一条通向安装在田野的变压器,一条通向安装在农户附近的变压器,然后在接触器上连接一个报警器。两个变压器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发生停电,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曾有一伙窃贼来犯,因为防盗系统及时报警而没有得逞。
灯光报警。永康市李店村的电灌设施离村庄仅1000多米路程,村民们在4条电灌线路的末端都安装了电灯,一到晚上就开灯,护村队员值班时如发现灯灭了,就叫上几个人去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