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服务海洋经济 推进现代渔业

我省海洋与渔业要写“三篇文章”

  本报讯(记者 金茹 实习生郑洁琰)今年,我省将切实做好海洋经济、现代渔业、支撑体系“三篇文章”,提升产业水平,促进渔民增收。这是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副省长茅临生到会并讲话。
  2008年我省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已占全省GDP的12.47%,列全国第5位。渔民人均纯收入11029元,增长13.4%。
  沿海各地进一步加强了海域使用三项管理,全省新增海域确权203宗,面积22.5万亩,征收海域使用金2.1亿元,组织开展“海盾2008”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海洋违法案件209起,罚没款超过5000万元;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发展稳定,养殖产值稳步上升,南美白对虾、龟鳖等四大主要品种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度大幅提升,产值已占到养殖总产量的42%以上,水产品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和涉渔休闲业发展迅猛;标准渔港、标准鱼塘和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顺利推进。此外,还积极推进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体系建设,责任渔技员制度全面推行;渔业科技带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培育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1192户,辐射带动养殖户8031户、18.05万亩,主导品种产量提高11.5%,效益增加13%,亩成本降低8%,亩增收450元,成效显著。
  海洋是我省经济的一块热土。今年我省将组织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出台12条服务措施。从源头开始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对投资项目的统筹和引导作用,优先保障拉动内需项目、转型升级项目的用海需求;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查形式,减少工作环节;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金缓交、减免和海域使用权登记、抵押办法,帮助用海企业减轻负担,缓解压力。
  着力推进水产品品质的提升。今后几年,我省将重点实施“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行动计划”、“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和“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培育发展名牌水产品,提升优质水产品比例,推进传统渔业升级改造,促进渔农民增收。今年将先期实施甲鱼、南美白对虾和海水蟹类等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主导品种十大产业带(区),形成区域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渔业。
  今年,我省海洋与渔业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力度非常大,将迎来标准渔港建设的高峰期,有38个渔港项目列入年度建设计划;要改造20万亩标准鱼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要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除这三大工程之外,今年我省还要继续推进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海域使用动态监管能力建设、海洋环境海上自动监测能力建设等基础建设任务。
  茅临生强调,今年是我省海洋经济的机遇年,各地要加强规划引导,限制“低小散杂”项目盲目上马,防止出现海域资源“蚂蚁搬家”的现象。要强化海洋与渔业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渔船“双控”制度,探索限额捕捞、渔民准入等办法,把捕捞强度控制在资源能承受的范围内。要不断提高渔业的综合竞争力,一要挖潜,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业,增加单位水体产出效益;二要外拓,充分利用国际渔业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三要延长产业链,支持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提高附加值。要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推广防范渔业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确保渔业安全事故率不断下降。
相关链接:
2009年海洋与渔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海洋生产总值2910亿元,比上年增长8.7%。水产品总产量504万吨,与上年持平;渔业(一产)产值达到490亿元,比上年增长6.1%;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1600元,比上年增长5%。加快渔港建设进度,续建8个、新开工10个、开工前准备20个,完成投资计划3亿元以上;完成20万亩标准鱼塘建设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任务。渔船安全生产事故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增殖放流各类水产种苗2亿尾(只)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