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猪价下月可能出现盈亏拐点

  通讯员 蒋涛 记者 陈小平
  今年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可能出现在4-5月,而且亏损期很可能会持续至少一年。日前由省畜牧兽医局和省养猪协会召开的生猪产销形势分析会,对当前的生猪产销形势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据了解,今年生猪生产的严峻形势,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副省长茅临生曾两次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分析生猪生产形势,及时预警生猪养殖场(户)。省畜牧兽医局组织力量,在系统分析13个价格监测点和12个生猪调出大县监测点等猪价走势的基础上,深入杭州萧山和诸暨等重点养猪大县召开座谈会,与当地有关部门和养殖业主一起研究分析盈亏转折点情况。同时,还邀请省物价局、省人保公司,省内部分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和合作社代表召开了专题形势分析会,进行重点研究。
  据调查,当前我省自繁自养规模猪场的100公斤生猪平均养殖成本为1100元/头,其中,母猪成本100元,饲料成本(仔猪+肉猪)800元,人工成本90元,防疫药品成本30元,其它费用80元。肉猪饲养户平均成本约为每头1160元,其中,每头仔猪购入价450元,饲料费用580元,人工成本60元,防疫费20元,其它费用50元。2月份,我省生猪头均利润约为145元,猪粮比价为7.36左右。
  据此测算,目前我省自繁自养户保本价为每公斤10.50-11.00元;肉猪饲养户保本价为每公斤11.5-12.0元。若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基本稳定,预计我省生猪盈亏平衡点首次出现时间在今年4-5月份,其间受“五一”节日消费增加的刺激会有短暂反弹,但6月份后,预计猪价会全面下探到成本线以下,养猪将进入真正的亏损期,并持续5个月以上。如此判断,主要依据有三:
  ——生猪总体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从省内情况看,去年我省生猪存栏1272.96万头,累计出栏肉猪2087.59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29%和15.37%;预计今年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1180万头,累计出栏肉猪570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40%和2.75%。今年1月全省猪价基本稳定,但进入2月份后,随着消费减弱,猪价迅速回落,至3月12日降至每公斤12.13元,比1月最高时下跌13%。从全国情况看,目前河南、安徽等省生猪出栏明显增加,生猪价格跌幅快于我省,2月底外省生猪价格已经跌至每公斤11.5元以下。从猪肉消费特点来看,二、三季度是消费淡季,因此,除清明和“五一”假期受消费增加可能会有小幅反弹外,猪价将从4月份开始延续下滑并进入亏损期。
  ——生猪生产规律预示猪价将进一步下滑。从近些年生猪价格波动规律来看,一般母猪存栏高峰后的10-11个月,将是肉猪出栏的高峰。我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08年7月达到141万头,创历史最高,这些母猪生产的商品猪出栏高峰将在今年4-5月。据对我省90个规模场调查,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为6.88万头,比去年12月增长7.9%,2月份进一步增加到6.91万头;另据1月份对全省357家规模场调查,分娩母猪共1.86万头,比去年12月增长11.5%,产仔总数增长5.5%。这些青年母猪产仔后,出栏高峰将在今年6月份以后。生猪出栏高峰期与7-9月份猪肉消费淡季叠加在一起,由此带来猪价进一步下跌。
  ——猪肉消费总体需求不旺、工商资本大量投向养猪业、饲料成本处于高位,可能导致此轮生猪亏损周期延续较长时间。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国内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农民工返乡、就业不畅、收入下降等因素,导致猪肉总体需求不旺。二是工商资本投资规模猪场增幅较大。受去年养猪良好效益刺激,加上国家政策扶持,许多工商资本纷纷投资建设规模猪场,但由于不熟悉生猪业,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三是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进一步抬高成本。近一个月来,东北玉米价格已上涨100元/吨;去冬今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山西等饲料粮主产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加上国家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2009年饲料原粮价格很可能稳中有升,这将直接拉动生猪养殖成本上涨,最终导致盈亏平衡点的上移。
  2009年将是生猪业的一个“寒冬”,从历年生猪行情波动规律和今年一季度能繁母猪有所增加这一反常现象判断,此次亏损持续时间有可能较上一个周期更长。目前,省畜牧兽医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帮助全省养猪场(户)有效应对当前不利局面,为下一轮生猪赢利期做好准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