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之一,近几年来,台州市路桥区以规划统筹建设、以创新促进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区拥有农机总动力12.14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79万台(套),2008年实现水稻机插面积4.15万亩,全区农田机耕率和稻麦机收率分别达97%和95%,耕作、收获、植保、排灌、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大农业、大农机”框架基本形成。
统筹规划,用工业理念经营农机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区的需要,路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统筹农机”和“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机”的农机发展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该区编制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台州市路桥区建设规划(2008—2012年)》。根据该规划,该区要通过5年努力,力争使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林、牧、副、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生产的蔬菜、水果、林特、畜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环节和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基本形成层次结构分明、经营形式丰富、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现代农机化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大农民、工商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为主要构成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投入机制,全面提高农业各个领域的机械化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该区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化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统筹安排资金,2008年,全区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发展的资金超过600万元,同时还充分利用当地民间资本充裕优势,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机产业,两年来全区工商资本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逐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投入新机制,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拓展领域,“铁牛”在大农业中欢歌
着力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是路桥区建设全国农机化示范区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2007年,该区在全省率先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列入对各乡镇的目标考核,并在该区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组织开展了水稻机插试验,面积达1.01万亩。在此基础上,去年该区又制定了水稻机插10万亩4年计划,仅去年机插水稻就达4.15万亩。。
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该区还结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拓展农机应用领域,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在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大农业领域的应用。如该区在绿洁无土栽培园艺场和农垦场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路桥区蔬菜机械化育苗示范基地,从台湾、韩国引进先进蔬菜育苗、移栽机械设备,开展新品种示范、有机栽培示范和标准化技术生产,实现种苗繁育科技化。目前,这两个基地年蔬菜机械化育苗能力近5万亩,销售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台州市。
该区还在全区10家上规模的畜牧养殖基地配备了饲养、饲料加工、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机械化设备;全区近2万亩水产养殖场,全部配备了增氧机及饲料加工等机械化设施;该区斥资1200万元,先后建立了库容达4.5万立方米的冷库,以解决当地农产品的冷藏保鲜难题。同时,该区还积极拓展农机在花卉、园林、食用菌等领域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载体,
推进农机服务多元化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路桥区积极创新,把农机化工作重点从补助农户直接购置农机具转向培育农机服务组织上,通过服务组织,为社会提供一家一户做不到、做不好、不愿做的服务,以此推动农机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特有的“路桥模式”。
——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模式。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形式。该区通过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组建了金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合作社,建造了标准机库4幢56个机位,购置联合收割机23台,水稻工厂化育秧流水线2套,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二是农机企业或种植大户单独服务模式。该区浙江柳林收割机有限公司投资50多万元,购置高速插秧机,建立了柳林农机作业服务队,对周边农户开展服务;该区金清镇的西兰花种植大户也通过购置插秧机,推广早稻和西兰花轮作种植模式。
(下转C3版)
(上接C1版)
三是村级植保服务队形式。为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率,路桥区政府出资20万元,购置了200台植保机械,组建了200支村级植保服务队,以租赁的方式将植保器械提供给服务队使用,服务队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采取代防代治、承包防治和全程服务三种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这些村级植保服务队覆盖全区85%的农业生产村,初步形成了“统一组织、统一人员、统一药械、统一配方、统一时间”五统一的统防统治体系,服务面积达到3万多亩,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生产中防治难、农药使用量大、防治成本高、技术到位率低等突出问题。
——创新农机服务管理模式。该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组建服务组织,使各服务组织从组建伊始就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主动帮助各服务组织制定服务指南,规范内部日常管理,完善服务协议;指导各服务组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双方自主选择原则,按照合同协议开展作业,通过服务赢得市场。
依托优势,打造农机产业“航母”
为使农机推广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路桥区还紧密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特点,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发展适应高效生态农业的特色农机,打造农机产业“航母”。
路桥区有74个专业市场,独特的市场优势带动了各类农机企业的蓬勃发展。该区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喷雾器、收割机、增氧机等产品,鼎盛时期,该区的喷雾器产业占国内生产能力的85%,市场占有率70%以上,涌现出超达、信溢等多家知名生产企业。目前,该区拥有各类农机制造企业1000多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县(市、区)首位,年产值50多亿元,其中产值上亿元的有12家,主要生产联合收割机、机动喷雾器、农用水泵、田园管理机等多种门类农机产品,许多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狠抓源头,保障农机生产安全
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路桥区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大力建设平安农机,农机安全生产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突出源头抓整治。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该区把治理无证、无牌作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成立了警农联合工作室和由交警、公路、农机三个部门联合组成的路桥区公安交通农机中队,经常性地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夯实基础抓防范。为防患于未然,该区从基础工作做起,着力构筑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技术检审和检查监督三道防线,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落实责任抓长效。该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指标分解到各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实行责任倒查;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量化分解,与年终总结考核和评先创优挂钩,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台州市路桥区副区长 陈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