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龙湾区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和农业现代化,全力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区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区拥有各类农机具动力3056台(套),全区机耕、排灌、稻麦联合收割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5%、96%、94%以上,名列全省前茅,创建了4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41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其中1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30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322户“平安农机”示范户。2007年龙湾区成为我省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区, 2008年获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称号。我省获此殊荣仅4个县(市、区)。
三级联动 强化责任
龙湾区将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区作为为农办实事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亲自挂帅,区农林局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同时将创建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人。各创建镇(街道)、村也相应成立了创建组织,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创建过程中,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协同联动,互通信息,形成强大合力,为打造平安农机提供了坚强保障。区安监局负责督促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交警三大队加强对路面拖拉机的动态监管,严厉查处拖拉机超载超速、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农林局则落实农机安全宣教、发牌发证、检审验等源头管理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财政局保障创建经费;各创建镇落实专项配套资金,按照区创建平安农机领导小组的部署做好基础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级责任书编织安全网
根据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要求和目标,该区把农机交通事故发生量作为衡量镇(街道)安全生产状况的最主要考核指标。该区规定,对重视农机安全工作成效明显的,年终考核时予以表彰;对农机安全工作不重视,事故多发、责任不落实的,年终考核时取消所有涉农评优资格。该区还建立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区政府与镇(街道)、镇(街道)与行政村、区农机总站与镇(街道)农机站、镇(街道)农机站与拖拉机驾驶人(本地籍)、农机专业生产服务组织等四个层面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区农机总站根据《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在全区范围内有效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网络体系。
巨资建设施 安全有保障
农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平安农机的一项重要内容。龙湾区把创建“平安农机”列为打造“平安龙湾”的重要载体,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全区先后投入资金980多万元,(其中区级180万元,镇、街道210万元,村级590万元),整改全区范围内的农机作业场所、危险路段,竖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指示标志牌;在机耕路交叉口设置警示桩,在公路出口处设置减速带,在池塘旁筑起防坠墙。如永中街道孙垟村筹资240多万元,建造了一条宽7米、长1000多米的水泥路,并沿河设置了防护栏,在危险地段竖立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建造了两个面积约4300多平方米的拖拉机停放场,供外来拖拉机免费停放,并实行24小时专人监管,为拖拉机平安出入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据统计,近两年来,龙湾区在86个农机安全村、镇增设了260多块安全警(指)示牌,挂设了350多条固定标语、70多幅固定宣传壁画,设置了90对警示桩,整改175处危险路段、场所,在主要路口还安装各种减速带150多条,整改机耕道路90.10公里,在创建村和镇建立了46个安全教育活动室、宣传栏,制度上墙46套,有效改善了农机道路交通设施,为辖区内农机通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农机迎奥运倡导文明行
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龙湾区开展了“农机迎奥运、倡导文明行”千名农机手文明出行迎奥运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以全区拖拉机手为主,青年志愿者、学生、村民代表等1000多人参加了“农机迎奥运”誓师大会,开展“迎奥运,文明出行”千人签名活动。120辆拖垃机统一粘贴“迎奥运文明出行”宣传条幅,沿路发放“迎奥运,文明出行”T恤衫和遮阳帽各1000个,分送“迎奥运,文明出行”宣传车贴800多条,悬挂横幅500多条,张贴宣传壁画30多幅,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扩大宣传,提高安全意识是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区在宣传对象、时间和方式上做足文章,注重实效。一是加强农机作业人员的学习。该区经常组织农机手学习道路交通法、农业部令等农机法律法规,观看事故录像,分析典型案例,交流操作技术,切实增强农机作业人员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市场观念。二是突出农机安全宣传栏作用。各平安示范村、镇都设有一个农机安全宣传栏,每2—3个月刊出一期,有农机新闻、道德规范、安全维护、法制园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等内容。三是重视节假日宣传活动。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该区尤为重视平安农机的宣传,通过挂标语、挂横幅、宣传车下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积极创建平安农机“十个一”工程。2006年以来,该区先后发放平安农机倡议书4300余份,复训机手2100余人次,发送农机安全宣传册5000余本;开展农机咨询活动20余次;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计5万元。
强化源头监管 消除事故隐患
从监督管理入手,保障安全生产,是该区创建平安农机的又一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源头监管。该区从严把关农机的登记、检验和农机手的培训、审核,加强对农机维修点的审核与监督;对种植机械、植保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农机的安全使用,加强宣传、培训和教育,同时做好外籍拖拉机、驾驶员的登记建档工作,规范农机档案管理,做到信息准确,资料完整。去年该区新建322辆外省籍拖拉机信息和382个外省籍拖拉机驾驶员信息。二是加强警农合作。去年该区成立了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驻龙湾区农机联络室,建立了农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对上路拖拉机的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时开展各项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农机安全薄弱环节路段、区域、时段的监控,严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拖拉机上路行驶,严查拖拉机载客、酒后驾驶、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农村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保一方平安 促一方和谐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龙湾区逐步构建了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农机安全生产“三大防线”。
一、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良好。农机事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区共发生农机事故5起、无人员死亡,经济损失1500元。
二、农机安全宣教机制完善健全。通过创建工作,各示范单位都建立了固定的安全教育活动室、宣传栏,购置了电视机、录放机,音响设备等,定期学习,定期宣传,定期培训,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三、农机安全监管网络逐步完善。通过创建工作,全区各村均落实了农机安全管理监督员,经常深入矿场、庭院、工地等检查,指导农机安全工作,及时制止酒后驾驶行为,对不按时年检、未参加保险、存在安全隐患的拖拉机,严禁营运作业。
四、农机监理业务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所有安全示范单位的农机挂牌率、检验率、机证比都达到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