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春回大地,万物盛长。春耕备耕的大戏正在浙江大地唱响,作为这台大戏的主角——粮食生产成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共同关注的话题。近日,记者就今年我省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等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
记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总体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促农增收政策,今年我省有哪些具体的支农惠农政策?又有哪些农业增收措施?
朱志泉: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主要有四块内容:一是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二是增加对种粮农民补贴,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三是促进生猪生产和奶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四是增加农业投资,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农民增收与全国一样,也面临很大困难。为此,省农业厅推出“促进农民增收”十项惠农措施,包括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省工节本、加工增值、市场营销、拓展功能、延伸服务、盘活要素、加大补贴等十个方面的举措,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力争使全省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加50亿元以上。
记者:听说今年扩种粮食的农民很多,像台州市路桥区种粮大户王跃永,今年计划种粮1500亩,比去年增加了50%。究竟是什么因素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朱志泉:当前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农民踊跃种粮的实例不少,粮食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这一切除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外,一系列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种粮效益的提升。总的来说,今年我省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出台早、力度大、操作方式简化,主要内容有:对订单早稻予以奖励;在继续执行国家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基础上,省财政对种粮大户、杂交稻制种农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给予每亩20元补贴,对种植主导品种、油菜种植大户都给予补助;继续实行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机购置和作业环节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上,也更加完善,补贴享受“实报实销”。据初步统计,2009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生产扶持资金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市、县财政安排扶持资金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5.7%。
记者:如果有位农民计划种植粮食50亩,怎样才能享受到良种补贴?可以领到多少补贴?
朱志泉:只要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及以上的农户,选择种植省定水稻主导品种或省推荐水稻新品种的,都给予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如果这位农户种植50亩,就可以领到良种补贴500元。
记者:按照今年的购机补贴政策,种粮大户购买插秧机可享受财政补贴,请问具体怎么办理?
朱志泉:首先,购机者须通过所在地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向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提出购机申请,填写购机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然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根据补贴对象和优先补贴条件进行审核,确定购机者名单和机型、数量,在购机者所在地乡镇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购机者须到省农业厅指定的补贴机具经销商处购机,才能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最后,用户购机时向经销商提交购机补贴协议,并按扣除中央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交款提货,经销商出具购机发票。
记者:我省每年都会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如果种植水稻遇到台风,可以领到保险赔偿吗?
朱志泉:今年我省继续实行种粮大户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对象为水稻种植面积20亩及以上的大户以及水稻良繁基地的农户,保障范围为台风、暴风暴雨、洪水和主要病虫害等灾害,保险金额为每亩200元或400元,相应保费为每亩10元或20元,其中各级财政给予90%的补助。因此,在遇到台风的情况下,如果你属于保险对象并参加了种粮大户政策性保险就可以领到相应的保险赔偿。
记者:今年的种粮补贴政策很多,听说购买化肥等农资也有补贴,种粮补贴怎样才能发放到农民手中?
朱志泉:中央有出台相应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所有种粮农户均可按实际种植面积享受这项补贴,去年的补贴标准为每亩43.75元。今年,相关的补贴标准还未出台,预计不会低于去年的标准。补贴由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门审核后的数据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户。
记者:为了鼓励多种粮、种好粮,听说今年我省还对订单早稻谷实行奖励政策,具体的奖励标准如何?
朱志泉:今年,省财政对按订单交售省级储备早稻谷的种粮农户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制种基地农户每交售50公斤省级储备早稻谷(订单良种)奖励20元,最高每亩不超过140元;一般农户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省级储备早稻谷奖励10元,最高每亩不超过70元。与此同时,各市、县如乐清、瑞安、台州等也制定了相应的“订单”稻谷奖励制度。
记者:除政策扶持外,农业部门今年在抓好粮食高产稳产方面又有哪些新举措?
朱志泉:提高粮食单产是提升粮食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今年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将继续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同时,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近1亿元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其中宁波市安排6000万元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高产中心示范方创建;杭州市安排1200万元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补助奖励。同时,农业部门还将大力推广单季晚稻“五改”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技术、无公害高效稻鸭共育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旱育秧栽培技术及抛秧栽培技术等等,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农业技术来提高种粮效益。
省农业厅已经发布了主要种养业的120个主导品种和57项主推技术,以及农业机械主推机具4大类、主推技术7项。这些品种和技术,突出品质提升和节本增效,注重相互配套,必将在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广大农技人员将帮助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认真总结推广新型的农作制度,真正实现先进农业科技的“落地生根”,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