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81岁的叶观翠老人深情地摸着村里那棵700多“岁”的大柳杉,感慨地说:盼了20多年的公路通了,这古树还在,如果我老伴还活着,那他不知有多高兴。
叶观翠老人家住在离龙泉县城50多公里的龙南乡金川行政村小源头自然村,全村共有43户农户,距离该村1.1公里的西溪自然村于上世纪60年代通了公路。
西溪村拖拉机响,小源头村的村民都能听到,但村民们出行要沿着田边的小路走,村里的木头与竹子要背到西溪村才能卖,置办家电等大件物品,还要请上几个人才能抬回家。
上世纪80年代,小源头村的人盘算着开通这1.1公里的公路,但最大的困难是村集体没有资金,村民们大多靠外出香菇、务农为生,生活并不宽裕,想尽办法都无法筹集修路的钱。于是,有人想到了村里那株700多年的大柳杉。1989年一位老板想买这棵大柳杉,他说只要把树给他,他就把公路修好,不用村里出一分钱!
村里有人支持,也有人强烈反对,支持的人觉得砍下一棵树,换来一条致富路,值得。而反对者则认为,树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因为没钱修路而将它毁了。叶观翠老人的老伴就是当时的反对派,他曾说:就算你们要砍,也要将属于我的那一枝留住。后来,砍树的事情不了了之。之后的几年里,村民们陆续为用树换路的事情开了几次会,但最终还是决定要保住古树。
20多年过去了,小源头村人对公路的渴望一直没有停止。由于康庄工程只通到行政村,而小源头是自然村,不符合条件。去年8月,村干部召集村民,再次商量修路的事情。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找工程队谈判,终于将造价从23万元降到16万元。加上农田征用费6万多元,总共需要22万。除了村集体仅有的7万元,村民们一户户地凑钱。龙南乡政府、龙泉市交通局等单位也给予了支持。
去年11月8日,在鞭炮声中,公路终于开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忙着挑泥土、抬石头,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都放弃了工作,赶回村里修路。
今年1月8日,鞭炮声再次响起,公路路基通了。这几天,村民们还在修理公路边坡,村民们说,大家出钱出力把公路开通了,虽然现在村里还欠下6万多元的工程款,但古树保住了,什么都值。 (叶海林 鄢鸣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