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以服务谋发展 靠科技求创新

——温岭产业提升行动走出新路子

  本报记者 袁 卫
  说起温岭,很多人都会想起温岭西瓜、温岭果蔗、温岭草鸡等响当当的品牌产品。温岭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玉麟”西瓜风靡大江南北……温岭特色产业的崛起,靠的是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毛玲荣是温岭市城郊农林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他前往温岭市泽国联树果蔗合作社蹲点服务,一“蹲”就是两年,每周至少有3天工作在合作社里。合作社常务理事长莫冬生说他不仅是一个送技术下乡的农技人员,更像是农业局的一个临时办事窗口,“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政策上的问题,毛玲荣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这是温岭市以服务谋发展的生动体现。为了加强科技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温岭市农业林业局把中级、高级职称的农技专家分组,分别传、帮、带一批年轻人,切实抓好农技队伍建设。该局让农技人员连基地、连大户,连续3年从机关派出10名工作人员到产业特色村、生产基地和合作社进行为期一年的蹲点活动。与此同时,温岭市积极创新基层农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带普通农户的科技推广途径,实现科技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近日,温岭市箬横镇种粮大户朱乃玲一家的西兰花已基本采收完毕,他们正忙着翻耕土地,并把留下来的菜叶轧碎用作基肥,以培肥地力。朱乃玲告诉记者,收了西兰花种早稻,种了早稻栽晚稻,蔬菜和粮食轮作,市农林局专家指导的这种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蔬菜的抗病虫能力,每亩能够增收数百元。
  科技的魅力无处不在。温岭的“玉麟”西瓜为啥这样甜?温岭草鸡为何能够享誉全省?温岭的西瓜、葡萄等农产品出现病虫害后,为什么总能够及时得到控制?是因为种养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一有问题,总能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在温岭市农林局局长潘文华的案头有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大棚蔬菜套种、葡萄设施栽培、温岭高橙越冬栽培等10种先进的作物种植栽培模式,技术介绍简洁明了,种植模式易看易学。目前,这本小册子已印制1万多份,发放到了全市种养大户手中。
  温岭市还深入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绿色认证工作,申报实施了优质早熟蜜桔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温岭草鸡及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等多个惠农富民项目,积极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等多项活动。潘文华说,这些工程的实施,目的就是要促进传统农业观念和耕作方式的更新,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使广大农民把生产的着力点由抓面积、抓产量转到抓质量、抓品种、抓效益上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产业,推进温岭现代农业发展。如今,原来主攻西瓜的箬横镇在努力做大蘑菇产业,以葡萄闻名全省的滨海镇在大力发展早熟梨种植,“一根甘蔗富了一批农民”的新河镇发展了近6000亩茭白种植面积。创新永无止境,温岭农业正在崛起一批批新的产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新跨越2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