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 通讯员 陈青)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我省香菇遭遇“寒流”,但金针菇、黑木耳等仍逆势增长。省农业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去年我省食用菌总产约90万吨,其中金针菇产量首次突破20万吨,黑木耳产量突破10万吨,较上年增50%以上,蘑菇基本稳定在7.5万吨左右。秀珍菇、杏鲍菇依然呈良性发展态势,茶树菇、竹荪、金福菇、大球盖菇等珍稀新品种得到发展。
展望2009年,全省黑木耳生产规模预计增长2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黑木耳的内销需求量不断增长,发展前景继续看好。金针菇由于生产效益较好,仍将稳定发展态势。然而,香菇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消化库存积压干菇尚需时日。相对而言,香菇、蘑菇的鲜销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我省毗邻上海等大都市,受外围市场冲击较小。
有关专家认为,食用菌产区在筹划生产时要充分考虑到技术、气候和市场三大要素,切忌盲目扩张。福建、山东、河南等省近几年蘑菇生产规模快速扩张,因出口受阻,导致去年低价滞销,最低时每500克跌至0.6-0.7元。再譬如,黑木耳生产过程中,若遇长期阴雨天气,就会发生“流耳”。因此,对平原地区和其他新区发展黑木耳,农技部门要加强栽培技术的指导,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在稳定大众化产品的同时,食用菌产区可适当发展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如金福菇、高温蘑菇等,抢占市场空档,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