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碧芳
去年,我省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农产品市场波动、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对“三农”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工作仍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增加值达到1095亿元,增长3.9%,首次突破千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58元,增长6.2%,连续2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面对“三农”发展形势更为严峻的2009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方针,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重点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农民增收门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民生、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力争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目标。
关键词:农产品供给
[回顾] 2008年,我省各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生产扶持资金8亿多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446家,累计达9254家。
[新景] 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和省里都加大了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省财政预算增加近1亿元,增幅近40%,并首次对早稻生产实行订单奖励,力争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150万亩、总产量80亿公斤。同时,严厉打击土地抛荒,对无正当理由弃耕抛荒两年以上的,依法收回承包权;对抛荒两年以下的耕地,发包方可依法组织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代为耕作,耕作收益归代耕者;对抛荒的农户,两三年内不得享受政府有关支农扶持政策。着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省际产销合作,多渠道掌握粮源。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对缺乏优势的产品,制定品种更新规划,特别是那些明显缺乏市场前景的产品,将采取逐步淘汰或向外转移的方法。严格执行扶质量不扶数量的政策导向,对品质一般的农产品,不予扶持。目前,省里已对油茶、山核桃、香榧的品质提升落实了约6500万元配套资金,柑桔、蔬菜等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也将出台。
加强主要农产品产销信息分析和预警,制定和完善“菜篮子”产品供给应急预案,防止数量和价格大起大落。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回顾] 2008年,我省启动了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成了4471个村的环境整治,169万农户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解决了303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完成了5500公里清水河道工程,对221座水库实行除险加固;完成农村公路改造3755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达98%;硬化村内主干道7244.8公里,新建公厕6094座,20余个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新景]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2009年,我省继续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今年要完成3000个村的环境整治,8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将得到集中处理,新增生活污水治理93万户、卫生厕所改造56万户,硬化村内主干道6300公里以上,对1.6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进行改造。水利建设方面,今年要完成200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固海塘65公里、水闸50座、堤防150公里;对5000公里河道进行清淤,解决21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000公里渠道改造及相应渠系建筑物配套改造,更新改造大中型泵站6800千瓦。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今年将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确保公益林累计建成面积达到2400万亩;新建竹林主干道2900公里、辅助道1400公里。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除了对20万亩水产养殖塘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外,今年上半年将全面安装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对渔船的安全动态监控。
关键词:农民增收
[回顾] 2008年我省正式启动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省扶持的29个县完成下山搬迁7.3万人,来料加工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人均加工费收入达3800多元。“山海协作”进一步推进,全年新签协作项目650个,到位金额230亿元。新一轮结对帮扶体系全面建立,帮扶资金达1.2亿元。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9258元,增长6.2%,连续2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新景] 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今年我省将通过挖掘产业潜力、拓宽就业门路、落实惠民政策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在现代农业、农家乐、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村社区服务等领域创业就业;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鼓励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多招收本省农民工就业,同时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在今明两年实施“百万农村‘两创’人才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创业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目标。
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力争省扶持的29个县今年低收入农户再减少20%。继续推进下山搬迁,进一步加大整村搬迁力度,确保全年5万人下山搬迁。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搞好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支持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帮助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物业项目。
关键词:经营制度改革
[回顾] 2008年,我省积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省流转土地546万亩,占总承包耕地的27%以上。
[新景] 我省农村改革30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下一步,我省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一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争今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00万亩,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30%以上。二是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三是积极探索宅基地整理复垦和流转,提高宅基地整理复垦的补助标准,支持农民通过土地整理发展集体经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宅基地整理复垦,开展宅基地流转和置换试点,鼓励已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以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
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等。
关键词:社会保障
[回顾] 2008年,我省加大了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等社会保障力度,全省331.8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了社会保障,已有128.15万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补助资金,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59.35万人,参合农民达3094万人。杭州、宁波、嘉兴等市率先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新景] 2009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健全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的增长机制,今年以县为单位的人均筹资额要比去年增加5元左右,达到140元以上;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乡镇一级保障资金配套,确保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建立以农民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有一定社会统筹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关键词:公共服务
[回顾] 2008年,我省有关单位组织了1.7万场戏、23万场电影、120万册图书到农村;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对城乡低保家庭全面减免初装费;免除了47万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借读费,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新景] 2009年,我省将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好家庭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农户子女免费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政策,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落实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