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今年液水满西畴,父老人人卜有秋。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这脍炙人口的陆游诗句,正是我省春耕备耕的生动写照。2月16日,嘉善县大云镇和风细雨、春意盎然,农民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设在广场的全省“农资保质”专项行动启动仪式现场,买农资、问农技;省农业、质监、工商、供销等部门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送农资、送信息,打响了全省“春耕保卫战”。
绵绵细雨挡不住农民的参与热情。“我种的茄子,植株长得这么好,可就是不结果实,怎么回事啊?”一听说有送科技下乡活动,大云镇东云村的王老汉就心急火燎地赶来了。“经过检测,你的种子和肥料是没有问题的。可能你用的氮肥比较多,引起农作物徒长。”省质监、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向王老汉详细讲解了化肥施用小常识。
“肥料质量好不好,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和火烧等手段来识别。另外,从标签及包装外观上就可以区分农药真假……”大云镇吕公桥村63岁的村民莫凤英认真地把省农业厅农业执法总队工作人员的讲解记在了本子上,还仔细地收集了厚厚一叠肥料资料。“我女儿和女婿种了100多亩太阳花,这几年效益都不错;可去年由于肥料和杀虫剂的原因,鲜花死了不少。今天特地赶来学习学习,回去后好告诉女儿女婿。”
“以前我们就算买了假劣的肥料,只要不发生肥害,可能上当受骗了都不知道,今天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大云镇大云村村民任海根在上午8点就赶到了现场,此时离启动仪式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他把真假农资鉴别、优质农资展示展销等展位逛了个遍,光资料就收集了满满一袋,还当场往手机里输入了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12316。“这个号码要好好保存,说不定日后用得着。”
有关部门设立的30多个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买种子的、购肥料的、提问题的、要资料的农民争先恐后,专家的回答详细实用。“这样的活动送来了春耕备耕的‘及时雨’,我们非常欢迎。”大云村农民王永强说,他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要多搞,而且事先要尽早宣传,让更多的农民早一点晓得。“下面我宣布,全省‘农资保质’专项行动现在启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话音刚落,60多辆质量检测、农业执法和工商执法车辆就载着200多位工作人员,缓缓驶离广场,奔赴田间地头,在现场咨询服务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拉开了“组百队、进千村、入万户(店)”农资免费检测活动的序幕,全省各地同时展开“农资保质”专项行动。
当天下午,省农业厅副厅长叶新才和省农业执法总队工作人员来到大云镇缪家村和魏塘镇城南村,给那里的种粮大户和蔬菜种植大户送去了一批农技知识读本和优质农资,并举行了省农业厅春耕备耕“五送”行动座谈会,了解农民遇到的困难和需求。种粮大户杨金春说,他承包了109亩水田,一季种植春大豆,一季种植晚稻。去年春大豆和晚稻各有近10万元的收入,除去成本,种田纯收入有5万多元。“现在种粮不但不用缴一分钱税,还有很多补贴,领导和专家还给我送来了这么多科技知识和放心农资,我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下乡“五送”认真务实,农资打假绝不含糊,这场保农民利益、保产品安全的“春耕保卫战”刚刚打响。据介绍,作为我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一项重要活动,这次“农资保质”专项行动将持续一年。2月17日,省农业厅就今年农资打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省农业厅要求,围绕农时季节和重点领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上下联动开展以规范种子、肥料市场和珠茶质量安全为重点的“绿剑1号”集中执法行动,以规范农药市场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绿剑2号”集中执法行动,以规范兽药、饲料市场为重点的“绿剑3号”集中执法行动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管理记录档案以及包装标识为检查重点的“绿剑4号”集中执法行动,对制售假劣农资的大要案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重点侦破。
“春耕保卫战”已经打响,并正向纵深发展、向全胜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