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种粮特刊

浙西粮仓数江山

通讯员 毛杨仓

  •   江山市喜获2008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江山市的粮食生产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江山市创造了粮食生产连续五年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喜人成绩。
      2008年,该市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8万余亩,粮食总产24.78万吨,平均亩产423公斤, 同比分别增2.25%、3.6%、1.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7.28万亩,总产21.68万吨,亩产458.5公斤,同比分别增6.2%、7%、0.8%。
    落实责任 确保面积
      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面积是基础。江山的决策部门深谙此理。为此,江山市把保护耕地资源放在农业生产的首位,切实加强对违法侵占耕地行为的依法打击力度。近几年,江山市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低丘缓坡开发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有效耕地面积6.8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与此同时,强化农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食用菌、畜禽、茶叶、山地蔬菜等特色产业与粮食生产的用地矛盾,确保粮食生产用地。
      粮食生产要稳定,关键在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江山市政府每年均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意见,对各乡镇(街道)实行粮食生产责任单项考核,签订单项责任书,将粮食生产及粮食订单收购任务落实到乡镇、村、户。重抓早稻,扩大双季稻,倡导绿色过冬,开展冬闲田等季节性流转,减少季节性抛荒。每年召开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和冬季农业生产现场会,提前宣传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基本杜绝了全年性抛荒。
      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对此,江山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150亩以上的示范片,早稻、单季晚稻、连作晚稻平均亩产分别达475公斤、625公斤、550公斤以上的,每片给予奖励3000元。对有效开展植保、农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给予3000元的补助。凡被评为示范性合作社的,市财政给予1万元奖励。市财政安排60万元的农机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农机具推广。粮食生产补助政策明白纸到户到人,家喻户晓。补助款申报、发放程序规范,一户不漏,及时全额到户。2008年,全市共发放各级粮食补贴资金3300多万元,惠及11.2万户农户。
    依靠科技 提高产量
      粮食增产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为了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位,江山市坚持技术培训到村到户。2008年,该市农业局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42次,现场会、培训班145期次,培训16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5000余份,与江山电视台联办《农事窗口》、《三农前沿》栏目,介绍先进适用的粮食生产技术,在江山广播电台《走进新农村》栏目开展粮食科技宣传45期。与此同时,江山市将粮食主导品种和粮食生产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这项举措,加快了全市主要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据统计,2008年全市水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38.4万亩,覆盖率达81.2%,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11.1万亩、超级稻集成技术21.5万亩、水稻强化栽培技术6.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3万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38.5万亩。各乡镇(街道)还纷纷争创“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在田间做起了改革创新文章,积极试验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粮菌蔬结合等高效种养模式,成功创出了大球盖菇—单季稻轮作、竹荪(大豆)—油菜—稻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粮食生产。2008年,该市25235亩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523.6公斤,比上年增28.3公斤。其中,市级万亩示范片水稻平均亩产达550.7公斤,比上年增加38公斤。同时,该市积极参与全省开展的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全市494户示范户示范总面积1054.4亩,水稻平均亩产554.3公斤,比普通户增12.6%,节本11.3%。
    完善体系 强化服务
      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对此,江山市创新农技推广模式,聘任了16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22名农技指导员、127名乡镇责任农技员、312名村农科主任,完善了农技推广体系,形成市、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农技推广体系。对农技推广实行资格准入制,向280名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颁发了农技推广证书,建立了机构、场所、人员、责任、考核齐全的乡镇责任农技推广模式。全年安排100万元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农技创新和推广,保障农技人员的福利待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让农技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农技推广工作。
      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粮食生产同样需要社会化服务。2008年,江山市新培育粮食、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47家,总数已达63家,覆盖全市各个乡镇。通过托管、代管、承包等多种形式,为农民规范开展代育秧、代病虫防治、代机耕、代机插、代机收等“五代”为主的专业化服务,服务面积19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植保合作社实行了合同管理、“五统二包”制度,即统一防控、统一决策、统一配供、统一施药、统一收费,包防治效果,包超损赔偿。
      适度规模经营,让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这就需要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服务。江山市为此专门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档案,成立了土地仲裁机构,制订出台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在风林、大桥、贺村等粮食生产重点镇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专业合作社的试点,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稳步、有序、健康地开展。2008年,全市共流转承包土地达58945亩,比上年增18.0%,规模种粮面积10.87万亩,同比增48.8%。
    改善装备 夯实基础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改善粮食生产装备,推进农机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江山市通过农机改善装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田地力等方面着手,夯实粮食生产基础。2008年,江山市新增各类农业机械总量1500台,农机总动力达34.1万千瓦,同比增长5%。全年完成农机作业面积42.88万亩,同比增22%。农机化的推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务农劳力占总劳力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实现“增机、减人、增收”目标。全市完成土地整理1.6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49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3万亩,完成30座千库保安和病险山塘加固工程,启动了实施“千里渠畅”工程。还对28.95万亩标准农田,开展了地力调查和分等定级,制订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建立3个“沃土工程”示范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0万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