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勤
2008年,对浙江农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省农民群众和农业干部以科学发展的姿态、转型升级的方式、创业创新的精神,直面了太多的挑战,经历了太多的考验,终于突出重围,再度跨越。
这一年,挑战接踵而至
年初,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创。全省919.3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502.6万亩,绝收65.1万亩,死亡牲畜7.81万头,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
年中,早稻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又遭遇十年一遇的强降雨,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年末,受四川柑桔大实蝇事件拖累,浙江柑桔产业受到冲击。
挑战还远不止这些。这一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鹿”奶粉事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绿色壁垒的加剧、汇率的变化、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随后呼啸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使农产品出口压力加大。
……
这一年,突围来之不易
挑战面前,彰显责任。
浙江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省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79.9亿元,同比增长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25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来自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幅提高,贡献份额增加。
2008年,浙江农业在困境中突围,亮点纷呈。
——粮食生产实现“三增”。2008
年,粮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应用扩大。粮食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经营面积达463.5万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主导产业稳定发展。2008
年,桑、茶、果产业改造加快推进,品种结构、区域布局逐步优化。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其中,茶叶产量14.7万吨、产值6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5.7%;生猪存栏1300万头、出栏205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5%和3.7%。
——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主要农产品省级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8.3%。小农资店、饲料质量、奶牛养殖、奶站经营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奶站和奶牛养殖场户监管责任人实现全覆盖。同时,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向好。
——产业经营水平提升。2008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545.9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446家,累计达9254家,55个市、县(市、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更加紧密,合作“含金量”达16.2亿元。农副产品出口在面对诸多困难中实现稳健增长,达到76.8亿美元,同比增6.3%。
——农技推广得到加强。全省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10974名农技人员带项目、带技术与1万余个村的1万多个农户结对帮扶。100%的村建立农民信箱联络点,12931个村、1085家农家乐、6021家农业企业在农民信箱万村联网集群中建立网页。
——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通过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畜禽规模场排泄物治理、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治理、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等重点工程,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这一年,农业污染源普查、标准农田地力和粮食生产能力调查也全面完成,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试点启动实施。
这一年,呈现跨越之势
困境中突围,更显精彩。
2008年,浙江农业之所以能冲出风雨见彩虹,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说,与坚持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密切相关。
2008年,浙江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典范创建活动的火热开展、“百企千社(村)万户大调研”活动的全面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顺利进展等,都为农业转型升级加了油加了力,使浙江农业成功突围并呈跨越之势。
新年伊始,在当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难度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农业经济运行难度加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浙江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孙景淼坚定地说,要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开发,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和效益提高,更加注重农业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优化和管理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功能的拓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经营机制的创新、经营主体的培育、农产品的营销、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服务的强化、生产条件的改善。他说:这是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