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浙江农机

机手服务农家 农民省心省钱

  “签了那个协议后,今年,收割稻谷我可什么劲都没费。”“可不,收割机不用自己叫了,机收费用低了,稻谷浪费也少了”……说起2008年村里晚稻收割的新气象,桐乡市荣星村不少村民至今津津乐道。
  荣星村干部介绍,该村晚稻种植多为散户,每年收割稻谷,村民各自为政,不光费时、费力,因为外来收割机流动性大,田里基础设施被收割机损坏后,往往连肇事者都找不到。
  去年,荣星村在“桐乡市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村级联络站”建设的基础上,创建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他们把村一级机械化作业组织形式进行了细化,把一家一户的作业联合起来,根据收割、机耕等时间和区域差异进行统筹安排,并组织农机手进行作业,不仅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也降低了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该村根据本村实际,总结分析粮食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经验数据,制定农机作业相应技术规范,帮助农机手提高作业效率。
  这一系列的做法,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张松是该村金田浜一组的村民,他告诉笔者,自己水稻种得不多,以前叫收割机比较麻烦,即使叫到了,也得耐心等待。如果你那两三亩地较偏,即使价格出到每亩85元,机手还不一定愿意来。现在好了,什么都按协议来,技术有人管,每亩收割价才65元,大家放心,村里也太平多了。
  桐乡市农经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的创建,不仅提高了农机服务组织化,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让当地农民种粮更省心、省力、省钱,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杨茜 刘芦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