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专家上课授技“号脉”低产竹林

  前不久,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青山学校多媒体教室里,坐着50多位从事竹林生产的农民,他们正在认真听课。从他们时而聚精会神、时而颔首微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讲课的内容对他们是何等的重要和及时。
  竹材、竹笋生产是东林镇的农业主要产业之一,前几年,由于管理技术落后,多数竹农所经营的竹林成了低产林。东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低产林改造列入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菜单”中,并邀请专家前来讲课。“要提高竹笋经济收益,对竹林除了要进行科学保养、施肥外,科学挖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有的农户在9月份还在挖鞭笋,但9月份的鞭笋经济收益只占全年竹笋经济收益的8%左右,因此,9月份挖鞭笋不仅收益不高,还严重影响冬笋的产量和收益。以对吴兴区某村24户竹农抽样调查为例,2005年和2006年两年,他们的春笋平均亩产为1862公斤,产值1926元,鞭笋平均亩产322公斤,产值681元,两项合计,平均每亩度产竹笋2184公斤,产值2607元。由于大量挖鞭笋,使冬笋得不到开发,若冬笋产量有100公斤,则产值可达到1000元,占全年竹笋收入的三成以上。”专家的一席话,使不少听课的农民茅塞顿开。“怪不得我家的竹林挖不到冬笋,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自己的老经验确实过时了,要提高收益,还得靠科技。”不少农民在课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邱培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