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平安农机

打好“组合拳”“唱响”安全歌

——我省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综述

  特约记者 蔡潮永 武苏萍
  自2006年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以来,我省结合实际,创新机制,打好组合拳,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12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46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60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09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3万余户,农机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趋好转。
措施保障有力
  创建活动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我省对创建活动的高度重视,在组织、机制等方面为创建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
  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省随即制定了《浙江省“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三年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省、市、县乃至乡镇、村,层层建立了创建组织领导体系,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牢固的组织保证。
  省农业厅将创建“百个省级农机安全示范村”列入“强龙兴农示范工程”内容之一,把“平安农机”建设列入厅“为民办实事”工程,并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纳入了每年对各市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制定了创建考核办法和验收标准,并每年安排3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通过考核验收的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和省级示范村进行奖励。近三年来,我省各级累计发放创建奖励、补助资金2500万元。
  同时,我省农机监理部门还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农业机械驾驶人考试员管理办法》、《浙江省拖拉机报废更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修订了《浙江省农业机械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加大监理装备建设力度,累计投入监理装备建设资金800余万元;加强镇、村平安农机基础建设,建立完善了镇、村农机及驾驶人台账,建立了村级农机安全管理员制度,建起了相对集中的农机停车场、停机库,安装了规范化的警示标志、交通标线、减速带等,改善了农机作业环境,减少了事故隐患,有效推动了农机监理工作重心下沉、防线前移,巩固了平安农机创建基础。
活动形式多样
  为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我省开展了“十个一”主题宣教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创建以来,全省共发放农机安全知识手册18.2万册,张贴宣传画17万余张,组织图片展览3500余次,集中安全咨询2560次,发放宣传资料42.3万份,发送安全短信50.4万条,举办安全知识竞赛216场,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同时,还积极挖掘典型,着力建立“一户带四邻,四邻带一村,一村带一乡、全县一起上”的推进机制,在全省树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建样板,如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午塘头村“营造农机安全文化”、海宁市“财政专项扶持”、余姚市低塘街道“融入新农村建设”、杭州市萧山区“规范化建设”、金华市“警农协作”等成功典型,使创建工作学有样板,赶有目标,推动全省创建工作整体推进。
机制不断创新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变化,我省创新监管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在全国首创了“警农合作”模式。至目前,全省已有4个市、56个县(市、区)建立了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
  依托这个平台,公安、农机等部门紧密配合,扎实开展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预防重特大事故专项行动、外省籍拖拉机安全专项治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农机维修网点清理整顿等一系列整治活动。尤其是今年,广泛深入开展了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共检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967家,排查治理隐患304项;检查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50家,排查治理隐患60项;检查农机维修站点2095家,排查治理隐患855项;检查农机监理机构92家,排查治理隐患55项;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5377台次,排查治理隐患39538项,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农机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近三年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倡导了农机安全文化,提高了机手和村民的“平安农机”意识,强化了农机源头管理,推进了农机监理规范化,改善了农机安全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安农机创建,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密切了部门协作配合,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