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花卉、苗木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对此,专家表示,未来的花木走势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
浙江林学院博士包志毅指出,我国的花木标准化还有待加强,这是促进花木发展的有效途径。浙江“森禾”董事长郑勇平也多次提到花木标准化生产的问题。他说,国外的苗木生产量也很大,如果我们不讲求质量的话,苗木卖给谁?省花协花木经纪人分会会长孙妙夫说,现在国内花木生产量很大,但真正符合标准的不是很多。他建议苗农将过密、树型不好、标准不符的苗木砍掉一批,以培育出上等的苗木,这样,效益会更好些。
事实上,有关花木标准化的问题,这两年也提得蛮多,但人们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不讲究生产标准,很多灌木应用到工程上后,生长一致性无法保证,直接影响到景观效果;在绿化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苗木质量等级标准,苗木定价、招标评价等环节麻烦不断;在销售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标准,苗木经销商为减少运输成本,往往将树冠、根系都相应缩小,造成苗木栽后恢复生长缓慢,后期养护管理费工费力等等。
那么,如何建立绿化苗木标准体系呢?专家认为,需做好如下三点:一是密切结合市场与生产,制定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苗木生产标准。标准要按大中小苗、速生和慢生树种、不同绿化用途分别制定;二是积极组织与标准有关的培训,建立绿化苗木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标准一旦制定,育苗者就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关。行业协会等组织要加强引导、服务、协调,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全面提升绿化苗木的生产质量。
(陶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