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0日,何育华顶着骄阳走进宁海县桑洲镇麻岙村时,村里百姓对这个体形微胖的人并不十分在意。几个在树荫下纳凉的老人,耷拉着眼皮看了他一眼,继续打自己的盹。
他跟村里人渐渐熟稔了
麻岙村位于桑洲镇南面,不少年轻人通过就学、打工等途径,离开了村子,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
46岁的何育华是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他曾在部队服役24年。多年的部队生活,培养了何育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简单地安顿好食宿后,他开始进入农村指导员的角色。初来乍到,摸清情况是必须的。于是,村民们经常看到他在村里来回走动,或走家串户。一来二往,他跟村里人渐渐熟稔了,大伙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何”。
情况逐渐了解后,老何的心却慢慢沉重起来。麻岙村由麻家、王家、陈家、西峰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602户1811人,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来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庄设施极差,露天粪缸随处可见,相当一部分房屋是木结构,年久失修。村民的精神状态很差,缺乏活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要改变这样一个贫困村的面貌,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谈何容易!老何回到自己单位,把麻岙村的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管委会班子会议商议后,决定出资15万元,支持麻岙村的建设。
经常给村民带来意外的惊喜
拿到钱后,老何从村里急需解决的事入手,把一条几百米长的进村道路进行硬化,修复了西峰自然村村口的危桥,建造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活动场地。
除了竭尽全力解决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他还主动揽活做,经常给村民带来意外的惊喜。
他到村里没多久,台风“罗莎”来袭,一些房屋被吹倒要重建,他得知有政策性的补助,于是多方奔走,帮助村民落实补助。当他把一笔笔补助款送到村民手中时,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村老年协会没有经费,无法开展活动,去年重阳节,老何掏钱办了一个茶话会,给村里每位老人买了节日礼物,并给老年协会送上一块“松鹤延年”的牌匾。许多老人说,这是他们有生以来过得最开心的重阳节。
真诚换得理解和支持
但并不是所有的实事都能办得顺利,在清理露天粪缸这件事上,老何遇到了一些村民的强烈抵触。
麻岙村有大大小小数百只粪缸,一到夏天,蚊蝇孳生,臭气熏天。老何下决心要把村里的露天粪缸彻底清理掉,但他在征求村民的意见时,几乎遭到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这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动不得。
经过几天的思考,老何决定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上入手。首先,他讨来卫生宣传画贴在村里,让村民知道蚊蝇会导致很多传染病。其次,他和村干部一起召开村民大会,对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子孙后代会骂我们,什么不好留下来,留下这么多粪缸?”“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现在他们在外头工作,如果有一天带爱人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有这么多粪缸,人家还不吓跑?即使人家不跑,也会因为我们愚昧和落后看不起我们。”一番话,说得村民都心动了。老何又带村干部到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好的村庄取经、开眼界,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在村干部、党员们的带头下,露天粪缸一只只被清理掉,老何终于露出欣喜的笑容。
老何清理的不仅仅是露天粪缸,而是村里沿袭了几百年的落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如今,麻岙村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村民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显著改观。
一年的指导员工作结束了,老何要回原单位了。知道他要走,一位老人执意要请他吃自己做的麦糊筒:“老何,你为我们做了一年好事,没啥好报答你,只央你能吃我一顿饭。”如今,村民有个共同心愿,希望明春花开时节,可以在村口继续看到老何微胖的身躯,和一脸朴实真诚的笑容。
(林备军 麻万褒)何育华察看村民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