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说起今年的收成,庆元县贤良镇贤良村的村民乐开了花。他们说,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在42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成多,仅上半年竹产品半成品加工一项就增收24万多元,人均增收338元,这要感谢省农业厅派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杨治斌,是他帮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在我省广大农村,活跃着一支由机关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的党员干部担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他们调研村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帮助村民发家致富,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村村都有农村工作指导员,如今,已成为我省农村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
精心组织派精兵
2004年,针对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农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就业难、增收难、维权难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决策。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帮助农村干部、指导农村工作,解决一些农村干部难以解决的问题,推动“三农”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华家村是个欠发达村,村人均收入33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00元,镇上因为建污水处理项目已欠下了30万元的债务,村里要发展,钱从何而来?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选派原在省委研究室工作的吴志鹏到华家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一到村里,吴志鹏马上与村“两委”研讨今后3年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包括柴猪坪自然村整村搬迁、食用菌基地建设等项目。凭借对农村政策熟悉的优势,他积极为村里争取建设资金,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先后为村里争取到了污水处理项目补助、林区道路建设和自来水工程建设资金。同时,还帮村里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将食用菌推销了出去,增加了农民收入。
慈溪市胜山镇镇前村,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与本地人缺少交流,相互不理解,常常引发矛盾,影响社会安定。胜山镇团委书记唐群欢被选派到镇前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后,经过多次座谈走访,在镇党委指导下,锐意创新,在镇前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选拔外来务工人员中从事服装加工的党员杨学伍进村党组织班子,创新了基层组织建设办法,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到自己也是镇前村的一份子,促进了村庄和谐稳定。
广阔天地显身手
从这几年来的实践看,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力量,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调查研究是指导员们做好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方法,通过走访座谈,掌握村情民意,撰写调研报告,为各级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为所驻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省里统一组织的第二次农业普查、农村基础设施状况调查、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和千村万户问卷调查中,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据统计,全省农村工作指导员共走访695.68万户农户,召开座谈会95.99万次,撰写调研报告12.13万篇。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政府的邱文伟在担任本乡金坂村指导员仅一个半月时间就走访了200多户农户。在走访过程中,指导员们及时了解、排查并妥善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据统计,4年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42万起。
在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帮助下,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2007年9月被派驻到龙泉竹垟乡市上村的王其锋,根据龙泉市提出的“畜牧业进山,养殖业上山”的发展战略,结合市上村的实际情况,帮助该村建成了年出栏万头的生态养猪场和200亩金观音茶叶基地,使全村人均增收400元。遂昌县西畈乡西畈村的指导员王吉元,邀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家进村传授茶叶加工、食用菌加工等知识,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收入提高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了指导员们的必修课。郑权富在云峰镇刘坞村任驻村指导员时,帮助村里成立了老人协会。现在老人们生活可丰富了,练练锣鼓调、跳跳保健操、唱唱民间小调,真正是老有所乐。
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以不断增强。指导员们以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为切入点,以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着力点,促进村两委班子团结合作,特别是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当好“调研员、宣传员、督导员、参谋员、服务员”,据统计,各村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制定(修订)规章制度19.18万个。
我省易遭台风袭击,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沿海地区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台风多发季节,总是同农村基层干部一起奋战在抗台救灾第一线。派驻到平阳县山门镇屿边村的指导员徐斌,赶上了“韦帕”、“罗莎”、“海鸥”、“凤凰”4次台风,每次台风到来之前,他都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严密排查,落实临时安置点,将地质灾害点附近的村民及时转移,由于转移及时,全村从未发生伤亡事故和房屋倒塌。
农民群众声声夸
在苍南县观美镇桃湖村,一提起温州市委组织部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周建强,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桃湖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周建强驻村后,不到一年时间就为村里完成了28个项目,办好了58件实事,让我们村发生了大变化,现在,我们村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村里新建了村道,开发了大棚蔬菜,种起了马蹄笋,盖起了老人活动中心和生态厕所,村民还看上了有线电视呢。村民周加林说,他和两位老支书还联名给省委书记赵洪祝写了一封信,感谢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感谢周建强的呕心沥血。
赵书记还给他们回了信,强调我省将坚持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全面建立乡镇专职驻村指导员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组织领导。
而周建强在工作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深深体会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落后。如果我干不好农村指导员工作,就会愧对‘农民儿子’四个字,也会愧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称号。因此,我要始终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用‘哪怕是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总会暖’的做法去感动,用‘哪怕是再小的蜡烛,燃烧在农村总没错’的思想去干事,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燃烧自己这支小小的蜡烛。”
12月初,我省第5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已经到位,他们又将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奔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