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偶良 《农村工作通讯》记者 朱江平
嘉兴市地处“吴根越角”,全市有国土面积3915平方公里、耕地21.24万公顷、人口334万多,所辖3市2县2区。作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誉,年产128万吨粮食和上百、数千万吨的畜禽蛋、水产、瓜果蔬菜以及加工食品等农副产品,拥有田园、古镇、山水等丰富旅游资源,是大上海的“菜篮子”和“后花园”。近年来,这块向来以农耕文明与先进农业生产力水平著称的土地,却以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成就震撼世人,名扬全国。
到2007年,嘉兴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80%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了二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其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8:1,农村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78.2%。
嘉兴城乡融合走在了全国前列,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正在快速融化。
抓住转型机遇,及时确立并有效实施科学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迅速在长三角地区崛起。到2003年,该市生产总值达到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107美元,所辖5个县(市)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名,进而又全跃入前32名,被经济界称为“浙北现象”。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当国民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区域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变动将最为剧烈。嘉兴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嘉兴已进入到重要的历史转型期,需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见事早、认识透,带来决策早、行动快。2003年嘉兴市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2004年《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该战略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5年,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第二步,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第三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任务是构建“六个一体化”:即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
2008年,嘉兴成为了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地级市。当年,嘉兴市委、市政府下发《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又发布《关于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嘉兴城乡一体化建设踏上新的征程。
协调好两只手,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涉及意识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等变革,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大工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这项建设?嘉兴的成功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缺一不可,两只手既要强而有力,又要协调一致。
嘉兴从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起,就注重发挥党政力量的作用,在2008年1月发布的《行动纲领》中,又专门补充了“组织保障体系”的内容。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强大组织保障和行政推动力作用、全面统筹规划基础作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活力嘉兴、人文嘉兴、生态嘉兴、法治嘉兴、平安嘉兴”的创建活动,使嘉兴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
用好市场之手,嘉兴的成功做法主要为:不断完善法律政策措施,打造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流动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建设了大众公园、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图书馆、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
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城乡平等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一体化势必要打破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待遇不平等的壁垒。嘉兴的做法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城乡平等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两个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破除二元结构的坚冰。
第一,积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资金安排重点向农村和民生倾斜。据统计,2003-2007年,全市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157.2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农资金为20.5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第二,建立城乡统筹、覆盖全民、结构多元化的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困有所助、住有所居。
第三,建立“统一就业政策、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就业服务、统一用工管理、统一社保体系”的五统一城乡统筹就业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50万的嘉兴外来劳动力中,有120万余人找到了较满意的工作,就业率高达90%左右。
嘉兴市还通过建立公平均衡教育制度、创新外来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等举措,从全局上、根本上突破城区二元社会壁垒,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努力在综合配套改革中开创新局面
嘉兴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协调快速发展,但也遭遇到了突出的困难与瓶颈。面对挑战,该市在争取到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探索试验权后,积极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嘉兴市委、市政府通过总结农民宅基地置换和农地流转等实践经验,对土地使用制度提出了“两分两换”的改革方案,并将其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两分两换”的做法为:农户承包地流转,每年每亩收取600元以上的租金,流转期限超过10年以上的,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中的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户以宅基地(包括住宅)置换城镇房产,可领取作价的货币到城镇购置商品房或自建住房,可到搬迁安置区置换公寓房,可部分或全部置换标准产业用房出租。此项改革被省发改委称为“政府兜底的改革”。目前,嘉兴已在7个县(市、区)的9个镇(街道、功能区)开展“两分两换”试点。
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嘉兴市南湖区新余镇是“两分两换”试点镇。该镇明星村63岁的徐阿婆说起她家在城里有公寓房、还有多项进账时,喜上眉梢:“农民的日子过得真不错噢。”
嘉兴村民可享受全年医疗保险。 胡元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