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东方不亮西方亮 出口受阻转内销

农企主动“突围”找市场

  见习记者 俞 清
  今年由于受人民币连续升值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吃掉”了农产品出口企业10%左右的利润,再加上人工、煤电等费用提高20%左右,农产品加工成本大幅提高,不少出口企业已徘徊在亏损边缘。但也有农业龙头企业另辟蹊径,打开了市场。
  浙江象山南方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我省水产品出口企业,80%的产品出口,目前经济不景气使公司产品出口受阻。在今年省农博会上,该公司水产品销售和订单情况居历届之最,日销售额达3万元。其间,举办的一场推介会,获得了两单大生意。与台湾和北京的两家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向台湾的“老摩天”6000多家便利店提供鱼糜产品,向北京华天集团旗下的3800多家营养早餐店提供产品。这两单生意使公司每年销售收入至少增加4000万元。董事长陆永备由此看到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旺盛的需求,决定将50%的产品转做内销,以缓解出口受阻造成的影响。
  销售一度低迷的金华乳业,最近通过举办推介会、推出符合顾客口味的新产品、开拓海外市场等方式,让乳制品火了一把。在省农博会开展第一天,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就接到了香港一企业10万美元的订单。金华“放心奶”还端上了省政府的宴请席。这样的销售形势,让李子园公司负责人魏伯海心情爽朗起来:“虽然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但能接到香港那么大的订单,坚定了我们渡难关的信心。”
  省农业厅外经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农产品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农产品相比,在价格方面没有优势,出口是解决我省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面对金融危机,农产品出口企业可多方位“突围”。首先,企业要练好内功,继续保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其次,企业可调整出口与内销的比例,如水产品等易保存的农产品,可转做内销,并“转战”俄罗斯等非主要出口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