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猴
每次只要走出家门,陈建宗都会有意无意地抬头,对家门前那片樟树林扫上一眼。在翠绿而茂盛的树丛里,除了偶尔看见几只上窜下跳的松鼠外,再也没有见到其它动物的影子。
尽管希望一次次地破灭,但陈建宗还是坚信“精灵”一定会再光顾家门口的这片樟树林。
陈建宗期盼的“精灵”,其实是一群野生的猕猴。
今年10月14日下午,可爱的“精灵”在一只老猴王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龙泉市岩樟乡绿坑村村民陈建宗家门前的树林里,总共有10只,拖儿带女的,在树上来回跳跃,嬉戏玩耍,还不时向在树下驻足观看的行人们示意,龇牙咧嘴做着各种各样的鬼脸。它们在树林里呆了整整一个下午,对过往车辆与行人视而不见。
尽管当地许多村民都曾经在路边的树梢上,在河边的溪滩里,见过成群的猕猴,但如此众多的猕猴在大白天里进入村庄,这在当地并不多见。许多村民纷纷前来观赏,还有人专门从城里驱车前来观看猴子,给它们拍照摄像。
那天,陈建宗家开的“猕猴林农家乐”生意特别红火,前来就餐的客人有六七桌,他们都是冲着猕猴而来的。可到了第二天早上,猕猴就无影无踪,但慕名前来看猴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从那天以后,陈建宗心里都在盼着猕猴们能再次来到家门口,然而10多过去了,它们依然没有到来。
在岩樟乡,许多村民与陈建宋一样,都在盼着猕猴能再次“空降”到自己所在的村庄,因为他们心里也在打算开“农家乐”。
作为岩樟乡的乡长张炜也在盼着猕猴能经常进村。他说,只要猴子们能经常进村光顾,全乡的“农家乐”就有戏了。慕名前来看猕猴的人越多,各村“农家乐”的生意自然会水涨船高。那样一来,当地老百姓的钱袋子会鼓得更快些。
张炜说,岩樟乡山林茂盛,有山林面积13.6万亩,其中竹林2万余亩,生态公益林4万亩,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地,也是猕猴等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
他说,据资料显示,龙泉是浙江省内少数有野生猕猴的地方之一。从观察分析来看,岩樟乡目前有六七群野生猴子,数量在500只上下,而且每个猴群都有自己的猴王,主要集中在坑源底、岱岭、何坑等村。
景宁中学退休教师、丽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张彦根据市民拍摄到的猴群图像资料分析认为,当天在岩樟发现的猴子,主要是猕猴以及短尾猴,均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驱猴
岩樟乡下辖有11个行政村,共4000余人口。在过去,当地村民从来没有人会盼着猴子进村,大家只要一提起山上那些淘气的猕猴,都是又气又恨。在万般无奈之下,当地老百姓还要想方设法驱赶猴群。
坑源底村是岩樟乡笋竹两用林发展得最好的行政村,全村共有3000余亩竹山。据村民们介绍,每年春季都有两三群猕猴到竹山上玩耍,这可苦了靠山吃山的竹农们。
这些顽皮的猕猴,特别喜欢吃笋尖。在春季,不少竹笋刚刚破土而出,就遭到灭顶之灾,笋尖被猴子们玩得开了花,没有笋尖的春笋无法成活,这给竹农造成不少损失。该村每年都有上千亩竹山受到猴害,损失达到近10万元。
在早年,当地还有村民因不堪猕猴对竹笋的破坏,想尽各种办法来捕杀猕猴。其中有一位村民曾用土办法,在山上捕到一只猕猴,后来将其杀死,并送到城里公开叫卖,结果被当地森林公安给逮了个正着,还被判了刑。
从此以后,村民才明白猕猴是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再也不敢上山捕杀猴子了,即使猴子将漫山遍野的竹笋都给糟蹋了,村民们也只能对其“动口不动手”。就这样,一场人与猴之间的智力大比拼,在岩樟上演了。
刚开始时,为让猕猴掰不了笋尖,有的村民用袜子或做香菇用的筒袋套住竹笋的上半部,还有的村民用竹筒来罩住笋尖,更有村民采来棕榈的棕丝裹住笋尖。各种各样保护笋尖的方法在刚开始时效果还不错,可没过几天,猴子们就看出了其中破绽,几天下来就将村民用来保护笋尖的东西给扔个精光。
后来,又有村民在山上做了许多穿着各色破衣裤的稻草人,但几天之后又被猴子们给翻了个底朝天。在万般无奈之下,村民只得用上老办法,那就是派人或花钱雇人看守竹山,从竹笋开始冒尖一直到长齐竹枝,这前前后后总共要花上近两个月。
雇人看守竹山,虽然有点效果,但成本相当高。一个看守者月工资就要1000多元。一个春季下来,费用可不少。但除此之外,村民们也无计可施。
引猴
在岩樟乡多年的人猴大战中,最终以农作物在防不胜防中遭到破坏而告终。
两年前,当地乡政府还公开征集过驱猴的“良方”,这在当地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争议。有人表示,岩樟出现这么多的猕猴,虽然对生产有不利的一面,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龙泉这几年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见一斑。有人说,地球是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应该将猕猴作为吸引游客的一种生态资源,在不影响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让出一些空间给这些野生动物。
今年年初,龙泉市开展了一次名为“我为生态献一计”的大讨论活动,又有不少热心人向岩樟乡政府提出了要在猴群栖息地绿坑、岱岭等地,用猴子作招牌,变驱猴为引猴,大力发展农家乐,以促进农民增收。很快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采纳与支持。“真是思路一变天地宽。没想到,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大家对猴子的抵触情绪很快就消失,大家都想着各种办法来引猴,而此前当地村民与猴子都是处在敌对状态。”张炜笑着说。
岩樟乡距离龙泉市区只有十几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水流清澈,再加上频频出现的猴群,这给岩樟乡的生态观光旅游增添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村民们说干就干,一时间“猴圣山庄”“猕猴滩山庄”“猕猴谷农家乐”等一大批以猴命名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岩樟乡开张。今年,当地村民将野生猕猴经常出现的区域,命名为岩樟乡猕猴谷,其面积有20-30平方公里。
岱岭村的“猕猴谷农家乐”是岩樟乡最早开出的一家。这家“农家乐”附近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是猕猴经常出没的地方,且距离市区不远,开业以后生意红火,这大大出乎“老板”王立根夫妇的意料。
岱岭村外出创业的村民吴德根,今年回乡投资100多万元,在村里创办了“猴圣山庄”,并于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对外开放,生意也很不错。
自岩樟乡的猕猴谷与“农家乐”今年在龙泉当地叫响以后,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探寻野生猕猴的踪影。然而,他们大都因没见到猕猴的踪影感到遗憾。
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岩樟乡的村民又开始动起了脑筋,想方设法将山上的猕猴引下山,让游客观赏,以此来促进当地“农家乐”的发展。
从今年7月起,陈建宗成了一名义务引猴人。他将投放食物的地方,选在了村庄后面老鹰岩底下的山谷里。老鹰岩怪石嶙峋,到处是悬崖峭壁,村里很少有人上去,祖辈们一直都认为老鹰岩就是猕猴居住的地方。
在刚开始投食时,陈建宗按自己的想法,将新鲜的玉米与豆粒直接放在了地上,可几天过去了都丝毫未动。后来,经过一番摸索和了解,陈建宗才知道猴子们进食很挑剔,不喜欢吃这种已收拾好了的食物,而是喜欢吃整株的。于是,他就在树之间拉上一条铁丝,然后再挂上整株的玉米、黄豆。果然,没几天这些食物都不见了。
此后,陈建宗就隔三差五地在山谷里放上食物。他说,在与猴子熟悉以后,他再将投食地点不断地往村里移,将猴子引到村里一个固定地点,好让游客参观。自10月14日村里出现猕猴群以后,更加增强了他引猴的信心。眼下,当地一家“农家乐”业主还准备派人去武当山,雇请驯猴师,吸引野生猕猴定时下山进食,这样,游客就能很方便地见到野生猕猴了。
周大彬 鄢鸣 姜爱华/文
■链接
猕猴:别名黄猴、恒河猴、广西猴,属猴科。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43-55厘米,尾长15-24厘米。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囊,臀部的胼胝明显。
猕猴树栖生活,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一般30-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取食植物的花、果、枝、叶及树皮,偶尔也吃鸟卵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在农作物成熟季节,有时到田里采食玉米和花生等,4-5岁性成熟,每年产1胎,每胎1仔。
猕猴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北的部分地区,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西到青海南部,北至河北省兴隆县,南达海南岛,都能见到它们的活动踪迹。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