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8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中嘉早17”等19个农作物新品种(组合),现将部分品种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
早籼稻“中嘉早17”
(原名:04YK-17)
浙审稻2008022
“中嘉早17”由中国水稻所、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
产量: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9.8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6%。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长势较繁茂,叶色较绿,叶姿挺,分蘖力中等,谷粒椭圆形,落粒性中等,后期转色好。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0.7天,比对照长2天;平均亩有效穗19.9万,成穗率74.6%,株高87.4厘米,穗长17.6厘米,每穗总粒数131.9粒,实粒数114.7粒,结实率87%,千粒重26克。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两年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2.3级,穗瘟5.5级,穗瘟损失率6.8%,白叶枯病6.3级。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6-2007年米质检测,两年平均整精米率54.6%,长宽比2.3,垩白粒率98.3%,垩白度21.1%,透明度4级,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8%,其两年米质指标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稻米品质适宜于加工。
栽培注意要点:适当增加落田苗,以利获得高产。
适宜在全省种植。
早籼稻“金早09”
(原名:金05-09)浙审稻2008023
“金早09”由金华市农科院选育而成。
产量:2008年金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7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4%。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偏弱,谷粒椭圆形,落粒性中等,后期转色好。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0.6天,比对照长2.2天;平均亩有效穗16.4万,成穗率71.3%,株高92厘米,穗长18.7厘米,每穗总粒数131.5粒,实粒数111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5.5克。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两年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0.3级,穗瘟0.75级,穗瘟损失率0.75%,白叶枯病6.75级。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6-2007年米质检测,两年平均整精米率56.3%,长宽比2.25,垩白粒率100%,垩白度26.25%,透明度4级,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其两年米质指标分别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点:播前做好种子浸种消毒;因分蘖力中等偏弱,要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基本苗数。
适宜在金华地区种植。
早籼稻“甬籼15”
(原名:甬籼05-15)
浙审稻2008024
“甬籼15”由宁波市农科院、舟山市农科所选育而成。
产量:2008年宁波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2.4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4.5%。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属半矮生型,叶片较挺,叶色淡绿,灌浆快,着粒偏稀,青秆黄熟,谷粒圆。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07.9天,比对照短2.8天;平均亩有效穗23.3万,成穗率78.7%,株高75.1厘米,穗长17.5厘米,每穗总粒数100粒,实粒数89.5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5.4克。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两年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0.5 级,穗瘟6.5级,穗瘟损失率14.8%,白叶枯病6.5级。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6-2007年米质检测结果,两年平均整精米率51.1%,长宽比2.3,垩白率100%,垩白度29.9%,透明度3.5级,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其两年米质指标均为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等外等级。
栽培注意要点:要求有足量的基本苗,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
适宜在宁波地区种植。
早籼稻“嘉育67”
(原名:G05-67)浙审稻2008025
“嘉育67”由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
产量:2008年宁波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4.7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7.4%。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叶姿挺直,叶色浓绿,成穗率中等,穗形较大,结实率较高,谷粒圆,无顶芒。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2.4天,比对照嘉育293长1.8天。平均亩有效穗24.6万,成穗率77.5%,株高79.5厘米,穗长17.4厘米,每穗总粒数104.8粒,实粒数86.3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5克。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06-2007年两年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1级,穗瘟1级,穗瘟损失率2.9%,白叶枯病7.4级。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6-2007年米质检测结果,两年平均整精米率50.7%,长宽比2.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30.9%,透明度3.5级,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7.1%,两年米质指标均为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等外等级。
栽培注意要点:“嘉育67”叶色较深易遭虫害,须注意虫害和白叶枯病等病害的防治。
适宜在宁波地区种植。
甜玉米“科甜1号”
浙审玉2008001
“科甜1号”由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省农科院选育而成。
产量:2007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804.7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1.9%。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收)90.6天,比对照短0.5天。株高219厘米,穗位高84.6厘米,穗长20.1厘米,穗粗4.9厘米,果穗筒形,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4.2行,行粒数38.1粒,鲜籽千粒重287.9克,单穗鲜重285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8.48%。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4.1分,比对照超甜3号高4.6分,鲜穗外观品质较好,甜度较高。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穗位较高,中上部叶片较宽,中后期注意培土防倒。
适宜在全省种植。
油菜“浙双8号”
(原名:浙油17)浙审油2008001
“浙双8号”由省农科院选育而成。
产量:2006-2007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8公斤,比对照增产4.6%。
特征特性:该品种熟期适中,株高183.2厘米,千粒重3.73克。角果多,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中等,抗倒性强,丰产性好。含油量高,品质优。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22.9天。
栽培注意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在全省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