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香菇行情低迷 不要急于出售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卫梁)眼下正是香菇大量上市季节。记者从我省香菇主产区庆元、龙泉等地了解到,今年香菇收购价比去年低15%左右,菇农收益受到较大影响。
  最近,庆元县贤良镇溪沿村村民吴正法,正在为自己家的香菇销售而犯愁。“今年种了10多亩香菇,现在每公斤收购价在26元左右,比去年低了5元,这个价格保本都难。”吴正法说,现在每天可产出3担香菇,由于当地加工厂收购价太低,只能自己找销路。
  据庆元县食用菌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种植香菇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是菇农减收的重要原因。比如,木屑由去年每50公斤18-19元,涨到24-25元,增加34%,麸皮由去年每50公斤60元,涨到73-75元,增加22%。一边是成本上涨,一边是收购价下滑,因此,有些菇农出现了亏本。
  省农业厅农作局有关负责人说,去年我省香菇产量49.6万吨,预计今年比去年减产15%以上,产量将回落到40-42万吨左右。虽然受去年香菇行情影响,今年我省香菇产量下滑,但河南、江西等其他主产区香菇栽培量预计比去年增长15%至18%,全国总产估计达10.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针对今年的香菇行情,中国香菇联合会副会长、国际知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说,我省是国内主要鲜香菇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因此,国际经济环境对我省菇农收益影响较大。去年以来,我省鲜香菇主要出口地日本,先后对包括香菇在内的中国农产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今年9月份又对中国进口香菇增加34个监控检查项目,致使今年我国香菇出口受到极大限制。此外,另一鲜香菇出口地欧盟,今年2月修订了“多菌灵”在新鲜菇类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这些都大大抬高了出口农产品的门槛。再加上贸易技术壁垒的不断提高,香菇出口数量减少,竞争激烈,致使市场价格偏低,挫伤了菇农的种菇积极性。
  张寿橙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荤、一素、一菌”的科学膳食导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香菇的国内销量正在稳步上升,市场前景广阔。他提醒菇农,面对目前低迷的行情,可以将鲜香菇通过烘干设备烘干后,放在5℃以下的冷库中保存,等行情回暖时再出售。此外,针对目前庆元等地种植花菇品种较多的现状,他建议菇农主动迎合市场需求,适当种植一些生长周期更短的薄菇,以提高经济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