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飘着蒙蒙细雨,15岁的曹秋芳等在上虞市东关中学校门口。矮小的个子、剪着短发,一套宽大的校服套在身上,显得特别娇小。
在东关中学旁一间潮湿、低矮、破旧的出租房内,曹秋芳一边讲述她与母亲的故事,一边熟练地洗菜、切菜……
从小开始照顾妈妈
曹秋芳出生在上虞市章镇镇越星村越光自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杨伟娟是村里有名的缝纫工,父亲曹金良是名油漆匠。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一起意外的医疗事故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就在曹秋芳只有两个月大时,母亲去医院做手术意外失败,引起压缩性椎管斜直,卧床不起。
短短4年时间,为了给杨伟娟治病,家里一贫如洗,而且还欠下了10余万元债务。毫无办法的曹金良狠狠心,外出打工赚钱。
照顾母亲的重任一下子落到了年仅4岁的曹秋芳和比他大5岁的哥哥身上。由于哥哥是男孩,照顾母亲多有不便,曹秋芳自然成了主角。
9岁,第一次“背”着母亲去上学
到了曹秋芳读小学的年龄。曹秋芳就读的大勤小学离家里有好几公里路,中饭得在学校吃。
曹秋芳觉得,卧病在床的妈妈没人照顾,怎么办?干脆在小学附近租间房子!一来母亲天天在身边,她心里踏实,二来自己可以照顾母亲。
但当曹秋芳把想法告诉母亲时,却遭到母亲坚决反对。“您是我的妈妈呀!您不在身边,我能安心读书吗?……”倔强的曹秋芳最终说服了母亲,踏上了“背”母亲读书之路。她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大勤小学旁边租了间小屋,年租金300元。
从此,曹秋芳起得比别的同学都早,安顿好母亲后,才去上学。中午带着学校里蒸的盒饭,母女共吃一盒饭。傍晚放学后,曹秋芳除了完成作业外,还要洗衣、做饭、照顾母亲。
虽然要做许多家务活,但曹秋芳学习上特别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
自己学种菜
为了节省开支,曹秋芳向当地农民讨了一块地,学着种菜。
为了生计,曹秋芳联系了缝制手套的活。在昏暗的灯光下,妈妈在床上当起了师傅,一针一线,缝一双手套只能赚3分多的加工费。
长期过度的劳累,差点让喜欢学习的曹秋芳辍学。那是2004年的毕业考试,上午考完语文后,同学们看到曹秋芳脸色洁白,忙送她回家。就在家门口,曹秋芳晕倒在地。事后一检查,医生说曹秋芳是劳累所致,加上营养不良,有贫血现象。
到哪上学就把母亲“背”到哪
12岁那年,曹秋芳以优异的成绩被章镇镇中录取。
镇中离曹秋芳的家有10多公里,得住校,为了照顾母亲,曹秋芳决定继续“背”着母亲读初中。
今年,曹秋芳中考考入了东关中学。以前“背”着母亲去读书,都在章镇的范围内,有附近亲戚朋友照顾。然而,这一次是要去人生地不熟的东关中学读书,压力更大了。
面对困难,曹秋芳决定自己到哪里读书,就“背”着母亲去哪里。这次母女俩以每月130元的钱租下一间旧平房。“虽然我目前成绩处在年级10名左右,但我觉得成绩还是不够好,因为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重点大学!”曹秋芳对笔者说。
为让母亲开心,曹秋芳除了夜以继日地操劳外,每晚还陪着母亲,说些学校里的事,特别是朗诵自己写的作文。
在曹秋芳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情已有所好转,最近已能够下床了。这让曹秋芳看到了新的希望。
(范文忠 金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