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衢州特刊·常山风采

开创新基业 培育“脱贫果”

  •   24年前,当常山人在为农民脱贫致富苦思冥想出路时,一个野果子的发现,把农民脱贫这件大事跟它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似橘非橘,似柚非柚,吃起来甜中微苦”的野果子,让时任县委书记的俞济初眼前一亮:“让常山数十万亩荒山丘陵种上这种果子,不正是脱贫的一条路子吗?”
      专家研究后认为,这个由橘和柚自然杂交而成的野果,具有耐瘠、耐寒、耐贮、风味独特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常山发展,并把它命名为“胡柚”。县里专门制订了发展胡柚的初步规划,把它列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
      胡柚,注定要在常山农业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85年,胡柚被常山县确定为三大拳头农产品之一,胡柚产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启动开发项目的担子,落在了接任县委书记程平平的肩上。
      程平平告诉当时的科技人员,“一定要把培育胡柚良种这个工作做好,这是发展的基
      础。”常山县农业局原局长凃章土说:“当
      时的科技工作者从全县1万多株胡柚中
      精心选育出了12株优株,然后建立了
      胡柚良种苗木繁育场,培育足够的良
      种苗木来供应全县胡柚基地发展所
      需。”胡柚生产因此迅速发展,全县
      80%的农户在房前屋后、山坡荒地
      上种起了胡柚。1990年,胡柚种
      植面积从1982年的514亩迅速
      扩大到2.3万亩,胡柚收入直逼全
      县粮食生产的总收入。
      胡柚带来的脱贫效应很快显现,
      当年很多村民都因胡柚增加了收入。
      白石镇白石街村农民毛寿福当年在自
      家的山坡地上种了3亩胡柚,挂果头一年
      就给他带来了1000多元的收入。“1990年的时候增加1000块钱的收入,让我家庭收入几乎翻了一倍。”。
    科技人员正在胡柚考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