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唐林
抓好冬季农业生产是实现来年农业丰收的潜力所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衢州市冬种生产已经全面展开,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一条主线、加快三个转变、落实五项措施,努力使冬种生产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一、围绕一条主线
冬季农业生产以“绿色过冬”为主线,以“主攻油菜,扩大蔬菜,推广绿肥,实现绿色过冬”为目标,顺势推进。即油菜生产突出一个“扩”字,扩大双低油菜面积,进一步优化油菜品质,力争面积达到50万亩;蔬菜生产围绕一个“优”字,重点发展冬季芥菜、榨菜等加工型蔬菜生产,满足蔬菜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抓好白菜类、甘兰类、根菜类等露地蔬菜生产,保障冬季蔬菜有效供给;春粮生产抓牢一个“稳”字,因地制宜发展鲜食蚕(豌)豆、马铃薯等粮、菜、饲、肥兼用的优质春粮;绿肥生产做强一个“增”字,在发展紫云英等绿肥品种的同时,积极发展菜肥兼用、饲肥共用、粮肥合用的黑麦草、蚕(豌)豆、马铃薯等经济绿肥;因地制宜继续提升食用菌生产,栽培规模达到7亿袋。力争全市冬季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二、加快三个转变,明确冬种生产着力点
今年冬季生产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资价格上扬,土地地力恶化,农业成本不断攀升。为此,衢州市大胆创新理念,调整冬季生产的思路,把今年冬种生产的立足点放在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冬种生产规模上,把着力点放在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冬种效益上,把增长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市场需求上,在加快三个转变上下功夫。
一是从传统“四个一”技术(即一个穴、一把肥、一根苗、一条线)向省工节本技术转变。重点推广冬季作物免耕、机械开沟播种、直播栽培、精量播种、化学除草等节本增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二是从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功能转变。要结合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优势作物和品种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精品冬季农业。三是从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耕地流转,创新经营模式。
三、认真落实冬种生产措施,努力实现冬季生产恢复性增长目标
实现冬种生产恢复性增长目标,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对冬种生产的政策、科技、信息等指导服务,做到政策早宣传、思想早发动、措施早到位、技术早转化、物资早准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衢州市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