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生 俞清 通讯员 欧阳文华 章菊芳)“我帮人家养牛,每天每头牛有2元的工资,不花一点饲料成本,这6头牛一年的工资就有好几千。”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建德市三都镇羊娥村,60多岁的老汉屠小根如今专心当起了“放牛郎”,6头肉牛来自办在村里的肉牛养殖场。
据了解,羊娥村肉牛养殖场业主叫陈少娟,兰溪人。今年5月她不但在羊娥村办起了肉牛养殖场,还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新招,她把自己引进的肉牛免费提供给村民们代养,让村民也能从养牛中获利。
目前,已有2位村民从她的养殖场里免费领养了26头小牛。一个就是屠小根,他从养殖场领取小牛,每天每头牛可拿到2元工资,卖牛所得利润全部归陈少娟。另一种方法是小牛由养殖场提供,等到肉牛出售,除去小牛、防疫等成本后,农民拿60%的利润,每养一头牛,农民可获利近千元。另一位村民就是以这种方式领取了20头小牛。
说起代养的初衷,陈少娟说:“买一头小牛大概需要三四千元,这对农民来说压力不小。但现在他们只要花点人工,饲料就是当地很多的玉米秸秆或稻草秸秆,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养殖场还定期给牛注射疫苗,并给予养殖技术指导,保证肉牛的质量。而对养殖场来说,养殖分散之后,缓解了养殖场在饲料和管理上的压力,双方都得利。”
“时下,受物价上涨及肉牛货源紧缺的影响,牛肉价格持续攀高,规模养殖肉牛还是有利可图的。”陈少娟说,但养殖规模小就没人上门收购,农民单家独户饲养不好销售也卖不上好价钱,如果只由养殖场购买小牛成本又太大,受益的农民也非常有限。因此,她打算今后购买种牛,在养殖场内繁殖培育小牛,卖给村民,或按照上述两种方式由村民代养,就能让更多的农民获利。“这里草料丰富,一般一个村民管理二三十头牛一点问题都没有。”陈少娟说,如果时机成熟,她还考虑组建养牛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