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沈 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通过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浙江农业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产业档次不断提升,经营效益全面提高。但是,从近几年发展来看,农业产业结构在面积上调整的发展空间不大,产业间的调整余地也不大,如何进一步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已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制约我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有很多,如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低、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自主育繁种能力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等。为推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高效生态农业再上新台阶,必须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定粮食、油料等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在农业主导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抓好21个综合强县,88个单项强县,217个强镇(乡),并做好强县强镇(乡)的监测工作。各市、县要按照“一个规划、一套领导班子、一批配套政策、一支实施队伍、一个专家小组”的要求,培育若干个在省内外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二)建设粮食核心产区,稳定粮食生产。切实落实粮食生产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建设一批粮食核心产区,以10个产粮大县、100个产粮强镇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三)大力推进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流转土地,推进家庭农场发育,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四)加快装备先进设施,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在全省建设100个综合性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使其成为高水平、高产出、高效率、低能耗、多循环的产业功能区。加大国外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力度,在全省建设100个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实验园。加快推广低成本、高效益的大棚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五)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发挥产业升级支撑作用。积极支持发展集科研、繁育和推广为一体的种业龙头企业,建设种子种苗繁育推平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应用率。(六)开拓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强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发展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在全省建设100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七)争取各方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整合相关资金,集中财力支持粮油和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强县强镇建设,重点扶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区。运用财政政策,推动金融信贷资金,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争取减免农业龙头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产品加工用电价格给予优惠,大力发展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小额贷款,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