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单季稻收割,文成县二源乡高村村民蓝海钱没有像往年一般忙着四处找雇工,因为他把50亩稻田的收割任务包给了县里的高山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
与平原地区不同,对山区农民来说,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收割还是件稀罕事。“我们山区跑不动大型机械,都是靠人工,可现在的人工太贵了。”蓝海钱说。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大量外流,山区出现了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由于山区田块大多高低不平,在山下跑得一马平川的大型农机具在这里只能望山却步,无法进行服务。于是,山区耕地抛荒便时有发生。“我们就是看准这个机会,才参与进来的。”文成县高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朝利说。今年4月,他与社员合股200万元创办合作社时,就对服务重点进行了明确定位:专门购置宽1.8米或1.3米的小型、微型农业机械,通过携带爬坡台克服梯田的高度差,服务高山种植业。
这些能“爬山”的小型农机具一投入使用就为文成山区农业带来了震动:虽然小型耕作机的“身价”比耕牛高出3倍,每台机器加上配套机具约需3万元,但它每天翻耕的土地比耕牛多出8倍以上,使耕作成本从每亩200至300元下降到80元。
更方便的是,这些农机具耕完地之后,还能改装成拖拉机,为农户节省劳力。农户们赞叹说:“干活力气大,停下来还不吃草,这些机器可比牛强多了。”
现在,到了收获季节,小型收割机要一展身手了。“每台机器每小时能收割3至5亩水稻,而农民手割的话,一个劳力一天也割不了这么多。”谢朝利说。
据了解,相较人工收割,机割每亩能节省成本50余元,该县二源、十源、南田等乡镇的农民大多把水稻收割交托给了该合作社,总面积近万亩,不仅将为农户节本50余万元,也将为合作社创利近40万元。
近年来,使用小型农机服务山区粮食生产的,在温州市并不仅限于文成一地。该市农机部门通过开展“送机到村”,邀请厂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等方式,让山区农户切实感受到了现代农业耕作的便利,共推广小型耕作机械608台。其中,两年间购置小型农机500台的泰顺县,机耕率同比提高10%。
(王晟 张沙默 陈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