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泉
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成效十分明显,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通过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建成沼气池容132万多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6亿吨;结合“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利用沼气技术治理畜禽养殖排泄物,建设各型沼气工程5205处,发展户用沼气池11.8万户,年可处理畜禽粪便污水3200万吨。通过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力地带动了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精神面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但与全省农村能源可开发总量相比,我省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潜力还很大。目前全省沼气产量仅占可开发总量4.8%;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大多仍被废弃和焚烧;太阳能资源受益农户只占五分之一。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前景十分宽广。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要围绕发展再生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富民家园这一主题,以洁化家园、改善生态、改进民生为目标,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类能源生态模式,力争到2012年,全省生猪年末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实现排泄物资源化生态化利用,80%以上配套建设沼气化处理工程,在分散养殖集中地区新增户用沼气池60%,推广应用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使50%的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新增太阳能热水器50%,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4%。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注重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注重能源与生态齐抓,做大产业
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再生清洁能源的必要性,在观念上不断创新,跳出就能源抓能源的框框,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机结合,把能源与生态融于一体。在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中,要以资源化利用为理念来进行生态化改造,既实现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又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在“三沼”综合利用、污水净化设施建设中,要与农业机械推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要不断拓宽农村能源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引导向农村能源产前、产中、产后发展,适应农村能源生产和利用的需求。
注重巩固与拓展并重,扩大领域
重点抓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以及强龙兴农示范工程中“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和“猪、沼、作物”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化利用优先、建管护并举的方针,不断扩大沼渣、沼液的应用面;在太阳能开发利用上,要加快光热、光电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发展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路灯、景观灯、杀虫灯,把太阳能技术应用到现代设施农业等生产中;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致密、秸秆生物气化试点示范,拓展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途径;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加大农家乐、农产品排污治理中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
注重监管与服务结合,促进发展
农村能源管理部门首先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在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制定区域内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组织实施区域内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等方面,按照行业管理的要求,实施监督检查。要从提供直接服务中转变过来,树立物业化管理理念,将主要精力转向制度建设、标准制定和规范市场行为上来,围绕农村能源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其次要切实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加强农村能源生态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支持创办沼气施工队伍、设备经营管护和技术服务等企业,积极探索农村能源后续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后续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能源工程安全生产和长期高效,促进农村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注重创新与集成兼顾,提升水平
进一步提高农村能源开发利用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生物气化、太阳能制冷等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研究开发高效的沼气发酵工艺,提高产气率和去除率;开展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攻关,发展能源农业;切实加强太阳能光、热利用新产品的开发和引进,提高利用效率和配套设备仪表的适用性,确保农村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要创新农村能源技术研究模式,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农村能源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加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水平。
注重工程与队伍建设同步,实现共建
要进一步规范设计农村能源工程的施工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图集施工。建立和完善农村能源工程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逐步培育沼气工程、太阳能热水器集中供热工程、秸秆气化工程等工程监理机构。积极推行农村能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相互分离的组织体系,确保农村能源工程建设质量。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强化农村能源队伍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加快培育工程设计、施工队伍,鉴定、监理队伍,后续服务队伍,形成不同主体服务组织;通过建立区域服务站、专业合作社,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等不同方式,逐步健全乡(镇)农村能源管理队伍,建立完善县、乡农村能源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培养沼气、太阳能从业人员,不断壮大农村能源与生态建设队伍。
注重引导与主导统一,优化环境
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形成“国家投入引导,农民自筹发展”的稳定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投入机制。要及时总结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发挥示范作用。要充分利用媒体,向各级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意义、成效、典型和新技术、新工艺。
(作者系省农业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