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林业惠民政策的实行,使我们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林业两金的取消,对我们欠发达山区林农来说,更是雪中送炭,感谢省委省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近日,龙泉市八都镇白水村的70位村民联名给省领导写信,代表该村所有的379名村民衷心感谢省委、省政府的林业惠民政策,感谢省领导对林农的关心。
龙泉市八都镇白水村共有108户379人,总面积7.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亩,森林面积8876亩,毛竹面积3479亩,人均拥有竹林面积9.2亩。这个曾被人称为“穷山恶水”的偏远山村,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林业经济,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025元,比2005年增长近20%,其中林业收入占了90%以上。“这全靠了林权制度改革,我们靠山吃山不仅活了山林,更富了村民。”白水村党支部书记季长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吃了定心丸投入有信心
这几天,白水村村民周炳德正忙着开垦荒山,种植毛竹。今年,他已新开发了20多亩竹林,尽管人工费、材料费投入了不少,但他信心满怀:“去年我们拿到了新的林权证,规定山林权属50年不变,这好比是吃了颗‘定心丸’,在自家的山上造林,当然放心!”记者了解到,通过毛竹林低改等项目的实施,白水村的竹林亩均年收入在800元左右,周炳德表示,毛竹生长快,用不了几年,就可回收成本了。抱着和周炳德同样的心理,白水村的村民们现都在积极准备肥料、抚育竹林。
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通过全省上下近2年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省林权制度改革中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的基础改革已圆满完成。全省已完成换(发)林权证面积8654.5万亩,占应换(发)证面积的96.8%;签订责任山承包合同143.9万份,占应签订承包合同147.6万份的97.5%,真正让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林权证贷款供儿上大学
今年,村民雷庆生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昂贵的学杂费让老雷犯了愁。无奈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当地林业工作站申请林权证贷款。很快,老雷拿到了平生第一笔银行贷款,抵押物正是刚发下来不久的林权证。“以前我们没有什么抵押物,也没人帮忙担保,上银行贷款是想都不敢想的,”拿着到手的3万元钱,老雷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好了,长在山上的树木不用砍伐也能换钱了。”雷庆生说,他用林权证贷款的消息传开后,已有好几位村民向他询问相关事宜,林权证在村民们眼中已显得日益“金贵”起来。
林农缺乏融资渠道,林产企业又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担保难、融资更难。没有资金,林业产业化很难快速发展。而林权抵押贷款的运作,就是让“活树”变成“活钱”,无疑为林业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出台了林农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两年间,我省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已逾3亿元。
林地一流转放心去打工
对村民周根生和他的两个哥哥来说,林权制度改革则给了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周根生在家务农,而两位哥哥常年在外打工,一边是“有人没山”,一边是“有山没人”,兄弟几个一合计,干脆签订了流转协议:两个哥哥的100多亩山林悉数由周根生管理开发,而利润则为一家一半。这下解放了两个哥哥,也让周根生有了用武之地。去年,他靠着竹林和杉木,净赚了2万多元。他说,今年,他还想看管更多的山林,目前正在和别人协商。
2006年,我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办法》,进一步规范资源流转,完善要素市场。丽水市各县及江山、开化、建德、安吉、诸暨等22个县(市)纷纷建立了森林资源流转平台,成立了林权管理机构,以帮助林农实现山林流转,扩大生产。近两年,全省林木、林地流转面积已达300多万亩。
一条山林道省下4万元
白水村最近很热闹,人们一有空,就会拿起工具往山上跑,原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他们正在修建一条长约4.3公里的林道,大家都希望能够早点竣工。季长水告诉记者,这条林道将使两边4000多亩山林受益,其中有2000多亩是白水村的,“等到林道修通后,每年光竹木材料的运输费,全村就能省下近4万元呢,相当于让我们村民人均增收100多元!”记者了解到,修建林道的资金,基本上来自政府拨款和有关部门的扶助。
让季长水开心的还有取消林业“两金”的政策。季长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去年全村采伐800立方米木材、12万根毛竹计算,今年全村收入可以增加8万多元,人均年收入增加200多元,“这是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给我们农民的又一大实惠。”
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我省自实行林改以来,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稳步提高,已从2004年的每年每亩8元提高到了今年的15元;二是全额返还林业“两金”,从2008年起,林业上所征收的育林基金、更新改造资金已全额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使浙江农民在全国率先实现零税赋;三是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仅竹林道建设省财政就投资6000多万元,计划建成总长度7000公里;四是保障林改资金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在主体改革期间各级投入的资金已达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