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生 俞清) 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省畜牧兽医局于8月28日在临安召开恳谈会,与来自全省各地的10多位种养大户、基层干部等就此共同商讨。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出席恳谈会。
恳谈会上,种养大户和基层干部纷纷发言,各抒己见。龙游县农业局局长李竹生介绍说,龙游县在畜牧业发展布局上,充分考虑将种植用地与畜牧用地结合起来,利用丘陵资源,做到每养15-20头生猪,就要在边上承包1亩的种植业用地进行配套,尽量使生猪产生的粪便就地得到消纳;在造田造地中,每亩有预算资金1000元用于推广使用有机肥,以鼓励农民消纳有机肥。作为我省高密度养殖区域之一的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每个农业人口的平均生猪饲养量达到了17.2头。据镇委书记潘培荣介绍,在土地指标有限的前提下,该镇准备对宅基地进行整理,节省出土地来发展畜牧业小区。“目前,每户农房占地面积在1亩左右。接下来新农村建设整理之后,农房面积要有所控制,每户农家至少可节约0.5亩的土地。”
此外,大家还提到,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工商资本,多途径地消纳排泄物,办有机肥加工厂,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支持;对养殖业密度过高的地区要适当减量,充分利用丽水、温州、台州等地丘陵、山区发展畜牧业。
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赵兴泉指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农牧结合,坚持与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战略相结合,坚持与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相结合,坚持与推进规模生产经营相结合,坚持与土地流转相结合。我省每年在新建20个畜牧小区时,要将农牧结合作为考核的必备条件。省有关部门考虑对购买槽罐车出台扶助政策,重点扶持当地养猪业比较集中、但不能消纳排泄物的地区,将排泄物运到外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