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政绩写在田野上

  董越勇 薛玉中
  近日,我们又一次来到建德市杨村桥镇绪塘村。换届选举后的村党总支、村委会8名成员正在会议室里开会,皮肤黝黑、身材墩实的省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陈金土用特有的大嗓门布置着工作。
  绪塘村在当地是一个有名的大村,有7个自然村、2481人、2200亩耕地、15000亩山林;党总支下属7个党支部、197名党员。这次换届选举,所有成员全部再次当选。
  “绪塘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但农民同样家家富裕,靠的就是草莓和蜜梨这两个优势农产品,农民人均收入达9500元,名列全市前茅。”村委会主任何建平自豪地介绍。建德是“中国草莓之乡”,绪塘农民在建德最早种植草莓,每年种植面积都在700亩以上,加上400余村民外出种草莓收入,该村仅种植草莓就有近1500万元年收入。绪塘又是严州白梨的主产地,有梨园近3000亩,每年能给村民带来500多万元的收入。
  村民种草莓、蜜梨,原先是“雨天愁淹,晴天怕旱”;现在村里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到900万元左右资金,对2200多亩农田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兴修水沟渠和配套道路1万多米,建设钢管大棚200多亩,兴修里程坞水库,从而为村民发展草莓、蜜梨两大主导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村里在市土肥站、镇农技站帮助下,指导农民开展草莓、蜜梨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果园套种绿肥等措施,增加有机肥料投入,培肥地力;建起远近闻名的草莓市场,连续15年请草莓专家举办培训班,到田头手把手传授村民栽培技术;组织村民对蜜梨进行品种改良、成立合作社、注册“金绪塘”商标,实施一个牌子、一种包装、一个价格、统一销售,增强了草莓和蜜梨的市场知名度,增加了村民收入。
  我们在想,绪塘村村民之所以能靠农业致富,正是有了这群心中装着村民、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村干部。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的不正是村“两委”的政绩吗?
  (第一作者系省土肥站副站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