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种菇一日品甘苦

  实习生 俞 清 见习记者 陆 颖
  进入8月,又到了菇农种菇堆料时节。近日,我们走进平湖市新埭镇牌楼村的雪花产业园,拜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菇大户曹爱珠为师,种菇一日,品尝到了菇农的甘苦。
  今年40余岁的曹爱珠经营的雪花产业园,拥有49个食用菌棚,其中蘑菇棚就有28个。
  清晨5点,天朦朦亮,我们就和曹爱珠一起起了床。吃过早饭,曹爱珠就赶到菜场去买菜,她要为近10个工人备好午饭。
  买完菜,大家立刻赶到菇园,这时已经快7点钟了。才走到产业园门口,我们就差点被一股刺鼻的酸臭味熏倒。走进产业园,只见四五个头戴草帽的菇农正举着铁叉把堆在地上的稻草翻起来,他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曹爱珠告诉我们,每1000平方尺的菇棚需要堆3000公斤稻草,她的产业园里有14万平方尺,少说也要堆420吨的稻草。曹爱珠来到堆料场,二话没说,就钻进稻草堆开始翻料。我们也拿起铁叉干了起来,几公斤的铁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起料来就更吃力了,只几下,汗珠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我们的额头。
  翻了一阵,我们感到脚下的温度越来越高了,就像是站在一个火炉边,料堆中还不断有烟冒出来。“你们今天刚好赶上第一次翻料,稻草发酵后里面的温度很高。”据曹爱珠说,他们平时翻料时草堆中心温度最高能达到70摄氏度左右。接下来几周内他们还要翻两次料,基本上都得在这样的高温中劳作。看着我们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的样子,曹爱珠让我们到旁边的树荫下休息,自己仍在草堆里翻料,还不时指导身边的菇农。
  临近中午,曹爱珠才坐下来,拿毛巾在一旁的水桶里搓了一把,洗了个脸。曹爱珠说,这时段正好是种菇过程中的堆料时期,像她这样的种植规模,光堆料就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每天都要与菇农一起苦干八九个小时,身上的衣服干干湿湿十几次。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曹爱珠和菇农一起围坐在桌前吃饭。因为上午的体力消耗大,我们也比平时多吃了许多。下午的太阳更是猛烈,我们干干停停的,终于熬到了“下班”时间,一看表已经是晚上七点钟了。
  曹爱珠告诉我们,虽然种菇苦,销售又累,但在他们眼里,只要想到自己种的新鲜美味的蘑菇上了市民餐桌,看到自己手里攥着新挣的钱,心里就甜滋滋的,吃多少苦都值得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