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海防林,守护千里海疆的绿色卫士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海防林建设是在沿海地区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通过重点建设基干林带,达到抗御台风和风沙等自然灾害的目的。
  我省海岸线漫长,涉及台州、温州、舟山等9个市的56个县(市、区),其中,大陆海岸线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岛屿海岸线居全国第一。沿海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2007年,我省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300多亿元。建设好沿海防护林,构筑绿色屏障,在我省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防风暴 御海浪
卫士当先
  昔日,慈溪北部沿海地区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草草不长,种树树不活”的盐碱地;如今,那里建起了沿海防护林,变成了植被繁茂、草长莺飞、充满生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确实,沿海防护林已是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森林所固有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外,在抗击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据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组调查,目前,我省一些地区营造的“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带林网,已体现出较显著的减灾功能。如玉环县营造的以木麻黄为主的文旦园防护林带(网),经测定,平均防风效能为70.3%,台风期间平均减少落果率50.8%,林网内平均增产18.8%。台州农垦场营造的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网,全长55公里。据2004年“云娜”台风过后的随机抽样调查,林网内的柑桔平均落果率为3.4%,断枝率为1.3%,而没有林带保护的其它桔园平均落果率为32.3%,断枝率为12%。两者相比,落果率平均降低89.5%,断枝率平均降低89.2%,倒伏率平均降低82.0%。
  沿海防护林在抗御风暴潮,减少农作物损失的同时,在护堤固坡、消浪减灾上的作用也不小。特别是红树林和亚红树林在抵御台风、保障海塘稳固性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如台州市东塘一线海堤在多次大台风中,凡边坡有成林苦槛蓝(亚红树林)的,均未出现决口;而未种植的,出现决口较多。据专家研究,当红树林覆盖度大于0.4且宽度在100米以上时,其消波系数可达85%,能把10级以上大风刮起的巨浪化为平波。另据专家介绍,海涂种植红树林可以使50年一遇的标准海塘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水平。
活机制 破瓶颈
合力推进
  自“八五”以来,在全国统一部署下,我省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扎实开展了以营造沿海基干林带、消灭荒山、全面绿化、阔叶林发展等为重点的海防林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也一直重视林业及沿海防护林建设,2006年专门召开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通知》。今年,省政府又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列入“三个千亿工程”建设内容,并且明确沿海防护林省级扶持资金按中央财政1:1配套,提高建设投资标准。同时,根据《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要求,修编了我省的海防林建设规划。
  虽然我省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仅0.49亩,是全国沿海人均耕地面积的60%左右,且大多为基本农田,沿海基干林带用地异常紧张;加之盐碱地造林成本高,每亩在3000元以上,而中央预算仅为每亩500多元。但各沿海市(县、区)想方设法,突破海防林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制约因素多的瓶颈,上下齐心搞好工程建设。据了解,近几年来,各级财政每年用于海防林建设的资金平均在6000万元以上。上虞市仅去年就安排7000万元资金用于滨海新区的景观防护林建设,并通过创新造林投资机制、用地机制、林权机制,扎实推进海防林建设。瑞安市则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海防林建设,全市有4家民营企业出资50万元,主动参与沿海基干林带的养护工作。
  我省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省政府明确规定,“沿海防护林带林网是耕地的配套基础设施,所占用的耕地性质不变、权属不变。对因营造沿海基干林带占用农民耕地的,可采取等价置换、补偿等多种形式处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瑞安市政府出台了《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用地政策处理实施办法》,规定海防林建设用地补偿标准参照退耕还林的做法,每亩除一次性补偿给农民1840元外,再补偿300元的青苗损失费,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沿海地区盐碱地和海岛困难地造林是阻碍沿海防护林建设的两大技术性难题,为此,我省将盐碱地造林树种选育列入了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在树种选择和配置、盐碱地改良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省林业厅还先后编制了《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系列)》、《浙江省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浙江省村庄绿化技术规程》等,为推进海防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使全省海防林的造林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省已累计建设海防林657.6万亩,其中,一期工程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近4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的36.9%提高到48.2%。

保重点 求实效
再创佳绩
  在8月14日召开的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会上,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将按照“三道防线”的总体布局层层设防。第一道防线是沿海基干林带,布局在沿海乡镇,由沿海基干林带、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组成。第二道防线是平原农区和城镇防护林网,布局在沿海基干林带与山地丘陵防护林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由城镇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组成;第三道防线是山地丘陵防护林,布局在近内陆一侧,由生态公益林、高效生态林业基地等组成。三道防线将构成我省沿海千里海疆的绿色屏障。
  根据这一总体布局,到2012年,我省将建成高标准沿海基干林带3000公里,保护和新建红树林1000公顷,通过断带缺口地段造林、加宽加厚、增加树种、优化结构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干林带的生态功能,重点建成温台和环杭州湾基干林带;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要求,新建绿色通道40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公里,建成2000个绿化示范村;同时,对300万亩低效海岸基干林带、低效生态公益林实施改造,以增强生态功能,减少森林火灾,提高景观功能。
  楼国华说,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相信,再经过几年努力,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将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