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畲族村里变化大

  陆建定
  7月中旬,我们走访了文成县双桂乡垟山村。这是一个偏僻的畲族村,全村220户农户900余名村民中,有畲族村民91户360余人,有耕地547亩、山地750亩,以种植水稻、番薯等作物为主。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4560元,其中外出服务收入2600元。
  垟山村虽然没有工业企业,人均收入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走访村干部、村民后,我们仍然看到了这个山村的巨大变化:村道建成了水泥路,很多农户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不少家庭购置了家用电器、装上了电话,有的还购买了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从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支持,看到当地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良好风尚。
  垟山村约有500多人外出打工,村里很大一部分是老弱病残者,除了从事种植业外,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2002年双桂乡实施省山区特色畜牧业发展项目后,垟山村作为重点村,肉兔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全村有肉兔饲养户40多户,存栏肉兔2000多只,全年出栏肉兔约7000余只,户均养兔收入30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雷明华说,今后在继续发展肉兔养殖、培育养殖大户、提高养殖水平的同时,将引导具有生猪养殖基础的农户发展生猪生产,拓展农民致富门路。目前村干部已联合筹资50多万元,建设示范猪场,为农户发展生猪作好示范。
  对经济发展的困难,村干部反映:一是劳动力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到位,制约了养殖户规模扩大和水平提高;二是发展资金困难,希望能解决一部分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我们与村干部、村民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感觉到了村干部克服困难、发展农村经济的决心、勇气和村民勤劳致富的信心。相信在村干部的模范带领下,垟山村农民致富的路子会更宽、致富的步子会更快,畲族村的变化会更大,村民的生活会更好。
(作者系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处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