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刚 苗丽娜 屠悦
当我们每天拎起菜篮子走向菜场,当我们品尝着美味佳肴时,是否会想到他
们——辛勤耕耘的菜农们。
6月以来,浙江持续下了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多处出现洪涝,造成叶菜大量减产。菜价涨了,许多人都以为种菜的人赚饱了。但笔者在杭州笕桥、彭埠、萧山以及海盐的蔬菜基地,却看到了菜农不为人知的无奈和艰辛,物价高企、生产成本的上涨早已抵消了菜价上涨的利润。尽管如此,在炎炎酷夏,他们依然尽心尽力培育着他们的蔬菜,毕竟,一畦畦的蔬菜,仍寄托着他们一年的希望。
一个觉要分三次睡
人物名片 王正水
海盐县秦山镇杨柳山村农民
种植包心菜、毛豆、番茄、茄子等20多亩
中午11点,天热得连呼吸都觉得空气烫鼻。王正水从菜田里回到家,洗了把脸,搬了把椅子放在自家厅堂口,享受着“穿堂风”的凉爽。他费力地弯下腰,摸了摸自己那只肿得发亮的左脚。
那是2个月前的一场车祸的后遗症。因为农田活忙,加上半夜去批发市场卖菜,睡眠不足,一不留神,电瓶三轮车就翻到了沟里。“医药费用了1000多块啊,一个月的辛苦钱都没了。”王正水很心疼。“种菜就是没日没夜的劳累。”王正水一年四季每天的时间表都是一样的:半夜12点多拉着菜从家里出发去批发市场交易,凌晨3点卖完,凌晨5点左右回到家。睡两个小时,早晨7点到田里种菜、浇菜,到中午时回家睡两个小时。下午4点左右开始采摘,除泥打包,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多,刚睡着不一会儿,又该起来去批发市场卖菜了。一天不到6个小时的觉还得分成三次睡。“再累再辛苦,就是盼着菜能卖个好价钱。”王正水说,他饲弄那些菜比对儿子还要好。冬天为了给蔬菜保温,大棚里面还要支个小棚,大小棚中间再拉一层薄膜。下午三四点覆膜,早上9点掀掉,好让蔬菜晒晒太阳。“种菜,好比养孩子,就是要花时间、下功夫,不然,怎么种得好?”
这两天,王正水在田里拆番茄架子,准备接下来种小白菜。站在地里,脚底热辣辣的。站在烈日下十几分钟,王正水黝黑的皮肤就被汗水浸得发亮。
摘毛豆腰痛得睡不着
人物名片 张美英
海盐县秦山镇北团村农民
种植两三亩地毛豆
这几天张美英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去田里摘毛豆。早上毛豆秆子被露水打湿后比较软,摘起毛豆来会快一些。批发商中午来收购,她必须在上午要摘好,实在来不及就只能连夜摘,有时要摘到半夜一两点。
笔者见到张美英的时候,她正从收购者手中接过66块钱:60斤毛豆,1.1元一斤,这个价格比前一天低了一毛。“摘毛豆还轻松的,苦的是去割毛豆秆子,一天都得弯着腰,到晚上酸得很啊,睡觉都睡不好,弯着也痛,直着也痛。”张美英捶着腰说。
打着电筒拔芦笋
人物名片 张爱碧
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农场民工
张爱碧和老公每天凌晨3点就出门去摘芦笋,这样能保证芦笋还在滴着露珠的时候就能出现在批发市场上。这天的晚饭烧得很干,张爱碧吃得很大口:“不吃这么干,我们没力气干活,我一个女人家每顿也要吃2斤饭。”
晚上8点半,张爱碧就睡觉了。凌晨2点半,张爱碧和老公拿着手电筒,提着畚箕,向芦笋地进发。
芦笋地一片漆黑,张爱碧用绳子将手电筒绑在腰上,在电筒的光柱里,蚊子来回飞舞。拔芦笋虽然不是技术活,但是很累。芦笋只有40厘米高,不能碰断芦笋的嫩头,腰必须要弯着,拔下来的芦笋放在脚边的畚箕里。如此的简单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次,一直要持续7个小时,到中午太阳猛烈时才收工。下午3个多小时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锄草。
漆黑的芦笋地里,几十道手电光柱来回闪烁,夏虫的鸣叫伴随着清脆的“啪啪”的摘笋声。半个小时,张爱碧一直弯着腰:“我只是偶尔直起来活动一下就行了,习惯了。刚开始不行,腰疼得直流眼泪。”
与张爱碧一起干活的有100多工人。“我和老公在农场干活,虽然累一点,但每月能存3000多元。”张爱碧很满意。
种菜现在只能保本
人物名片 郑素英
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
拥有3000多亩蔬菜基地
“要种好菜,光有力气不行,还要用脑。就说种青菜吧,我父母种一斤青菜最多能卖到1元,而我的青菜一斤能卖到两三元,因为我卖的不光是青菜,还有技术。”担任着浙江省蔬菜瓜果协会副会长、杭州蔬菜产业协会会长郑素英说:“我的公司有4位蔬菜种植专业人才,聘请这些人才每年花费多了几十万元。”
郑素英种菜花样不少,有芦笋、萝卜、大豆、黄瓜、南瓜、番茄等,而且产量也比一般都高。她的200亩芦笋,每天产5000多斤,属于高产田。“技术提高了,价钱卖高了,但今年人工费和肥料费涨厉害。光人工费,每个工人月工资涨了300元左右,100个工人每月就多开销3万元,上半年,用在芦笋地里的复合肥成本就比去年多了5万左右。现在只能保本经营。”说起种菜效益,郑素英大倒苦水。
人物名片 尚舒兰
杭州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经理
经营400亩菜地
女“菜王”尚舒兰的蔬菜主要销到杭州的各大超市,她的萝卜、大白菜等7只蔬菜产品还是国家绿色A级食品。“我的菜能成为绿色A级食品,一靠大粪,二靠防虫网。”河南人尚舒兰快人快语。“我啥也不愁,我就愁粪。我的菜地撒的都是有机肥,就是羊粪、牛粪、油菜饼等。有机肥的价格今年也涨了。有机肥中,米糠一般是白送的,但是羊粪、牛粪要花钱买,其他的一车只要120元,羊粪要500元一车。而且不管是哪种粪,今年每车都涨了20元,油菜饼的价格更高达2000元一吨。”尚舒兰说,她的菜地要不时换撒各种肥料,这样可以保证土质的肥沃,不光是种前要撒这些有机肥,到菜长到一半时,还要撒上复合肥,因为沙地肥料容易流失。而且复合肥也涨价了。”
尚舒兰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四处找便宜点的粪。更让她头疼的是,她的另一大“法宝”防虫网也涨了上百元。“到冬天,防虫网外面还得加几层薄膜,薄膜价格也涨了,我的成本还得增加。看来,今年的利润不会增加了。”尚舒兰说。
现在什么都涨连粪也涨菜价涨了赚头反而少了
“今年蔬菜价格高,可是生产成本也高了,赚来的钱和去年差不多,今年卖番茄还卖亏本了!”王正水坐在田头算了一笔账:“去年我种一亩地的毛豆,买复合肥三袋,600元;买大棚膜、地膜600元;两瓶无害农药花去100元。一亩菜地利润还有8000元;今年买三袋复合肥要900元了,大棚膜、地膜也涨到800元,两瓶农药要170元,虽然菜价比去年高了一倍,但是,一亩地的利润却只剩7000元。种番茄还要惨,今年5月份持续下大雨,番茄收成不好,利润根本就没了。”
提到菜价,张美英叹了一口气:“去年这个时候,毛豆的收购价是4毛左右,今年大多在1元以上,但是,前段时间老是下暴雨,刚施肥没几天,一场大雨把肥料全冲走了,只得补施,今年光肥料就比去年多施了两三回。毛豆开花的时候,又是大雨,把花都打掉了,结不出豆子,一亩田少收三分之一呢!加上肥料成本上涨,我种一亩毛豆,只能赚1000多元,这里还要拿出一部分再去买化肥,田里来田里去,赚不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