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记者日前从省农机管理局获悉,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启动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在全省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好的农机化示范区,使之成为我省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的先行区、发展瓶颈的突破区、技术集成的应用区和行业管理的规范区。
农业部于去年6月启动了首批100家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我省的余姚、诸暨、义乌和路桥榜上有名
(各示范区典型报道详见本报今日D3-4版)。
据了解,我省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原则上将以县为单位申报。申报单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机械化水平较高,建设基础较好等。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其他特色主导产业为主的,相应的配套机械装备推广应用要走在全省前列;建有若干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机化示范基地。
据省农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示范的内容要涵盖多种作物、多个生产环节,还要展现优势和区域特色。以粮油生产机械化为主的示范区,要体现集中连片种植下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效应,体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节本增效、抗病抗灾的比较优势;以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为主的示范区,要体现配套机械装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省工节本效应,体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的比较优势。示范的形式既要能为农机管理部门试验示范新机具、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服务,又要能让示范区及周边农户所接受,使之切身体验到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创新带来的实际成效。对于确定建设的示范区,省里将采取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